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性骨折是生活中意外突发的躯体性应激原,能够造成躯体运动功能的瞬间损伤,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目前随着对骨折患者的不断深入观察及研究中发现几乎论文网所有创伤骨折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这些负面情绪存在于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多数学者通过长期试验证明,对骨折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减少其不良情绪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本文结合我科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护理中给予心理干预后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4例,均为外伤性骨者者,并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11例,女性患者153例,年龄19~72岁,平均(42。3±5)岁;中青年236例,老年228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8例,闭合性骨折326例。其中上肢骨折152例,下肢骨折166例,骨盆骨折14例,胸腰椎骨折35例,锁骨骨折18例,多发骨折79例。
1。2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特征概述及分析骨折是生活中意外突发的躯体性应激原,能够造成躯体运动功能的瞬间损伤,令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久,可对患者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创伤的恢复[1]。同时患者损伤后出现的明显疼痛伴随着骨折创伤治疗的全过程,容易诱发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了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身心健康[2]。创伤性骨折患者大致有四种心理反应:①退化性心理反应:创伤性骨折以青状年多见,本组19~50岁年龄组占69。53百分号,他们平素健康,对于突发的骨折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突然剧增,难以接受现实。本组464例近1/3有程度不同的上述心理反应。如反复询问,甚至要求明确预后,或不接受拟定的救治方法等,从而程度不同的影响了救治时机与效果。②休克性心理反应:骨折患者中有的表现得冷漠,甚至对救治中的操作也毫无反应,这是骨折创伤反应中较严重的心理反应。③冲动性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多继发于休克性心理反应之后,他们一反常态,表现得易怒易暴,焦虑不安,不能自制,甚至出现某些进行性行为。④心理反应危机:部分骨折患者,特别是那些复杂严重骨折,随着对骨折治疗的了解,意识到难于恢复到伤前状态,如肢体伤残,脊柱骨折后可能截瘫等,这类患者消沉。忧郁。沮丧。失望,甚至不乏轻生念头。
青中年心理特征:青年患者创伤性骨折后心理特征主要为强烈的恐惧紧张感以及对美观的强烈愿望,首先,由于青年人经历较少,受创伤后忍受疼痛能力的较中年及老年人低,容易产生强烈的恐惧紧张感。再次,青年人大多对身体外观有着强烈的追求,受外伤骨折后意识到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会产生是否会影响到美观和生活自理能力想法,会产生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而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往往都是家庭支柱,面对突然的伤残事实,可能使自己丧失工作及生活能力,患者不可逃避的产生角色冲突和危机,感到自身从社会家庭支柱的角度转变为社会家庭负担,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从而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心理。
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产生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考虑自己家庭中的角色问题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用问题。首先,老年患者子女往往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照顾老人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老年患者会考虑骨折后手术需很长一段时间,这将影响其子女的工作,且老年患者会考虑其另一半的生活问题。其次,老年人对费用问题相对关注,他们对钱的珍惜相对青壮年要重,这些因素将使患者产生精神上的压力,并将影响老人的血压。血糖,将进一步诱发其他不安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1。2。2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就是在个体遇到心理危机时由第三者采取介入分担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引导,使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措施。通过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其临床治疗及治疗后的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
1。2。2。1术前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态度和蔼热情,对患者同情体贴,关心爱护,向患者介绍病区情况。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消除患者对环境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向患者讲解骨折后的临床表现及恢复过程,告知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恢复。让骨折术后恢复满意的患者现身说法,缓解患者对骨折恐惧感。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术中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手术医师,告知手术麻醉师的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缓解其对手术的担忧。对于损伤严重的急诊手术,要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尚若言语对话不当,可使其加重心理负担,影响疾病康复,此时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热情的服务尤为重要。
1。2。2。2术后心理干预待患者麻醉恢复后,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积极耐心的配合治疗,可以促进术后的恢复,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对于手术后有一定后遗症或机体生理功能破坏者,如截肢。截瘫等,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耐心,据不同个性。家庭。社会环境因人而异,机动灵活地给予心理治疗,严密观察他们的思想心态,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勉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生活,激发其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消除心理负担。对患者情绪适当引导调控,切断恶性循环,避免大幅度的情绪变化,使其乐观向上,愉快地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2。2。3康复期的心理干预骨折患者病程较长,恢复过程中需要艰苦的功能锻炼,且大部分在院外进行。护理人员要强调积极的术后康复锻炼能够促进功能恢复,应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此时家庭的温暖对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治疗信心的重要性,努力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使其顺利康复。
2结果
本组46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理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后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464例患者均顺利行手术治疗,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再次评估病情后给予心理指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控制,恢复良好。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往往是由突发事故造成的,由于瞬间的变化而进入患者这一角色,将对患者的身心造成直接冲击,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行为,机体抵抗力下降,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等,直接影响到患者康复,严重时甚至患者丧失继续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对患者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尽快调整心态,摆脱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创伤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和更好应对创伤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促进其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救治率,减少住院日[4]。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社会。心理模式逐渐被医务人员所接收并很好的应用,这彻底改变因泛泛施予躯体治疗而使患者产生不合作和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施治效率与效果的状况,心理干预的应用就势在必行。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