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麻风病受累者康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麻风病受累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防治站收治的86例麻风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论文网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百分号,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1百分号(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百分号,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百分号(P<0。05);试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9。80±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风病受累者康复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5-0101-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54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和神经,如果早期得不到规则的治疗,可导致患者皮肤。神经。四肢及眼的进行性。不可逆性损害,如脱眉。塌鼻。兔眼。手(脚)趾关节变形或骨质吸收等可见性畸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历史的原因,麻风病患者饱受社会歧视,导致很多麻风受累者即便在康复后也无法融入社会。同时,由于麻风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加上服用抗麻药物时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发病后心理会出现怀疑。焦虑。恐惧。孤独。自卑等负面心理。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在麻风病受累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麻风病受累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0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防治站收治的86例麻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防治站收治的86例麻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有43例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61。5±6。7)岁;对照组有43例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23~77岁,平均(62。1±5。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进入治疗后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患者隔离。防护措施;同时,护士加强患者饮食和康复训练指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3]。
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状态,对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焦虑期。恐惧期。怀疑期及孤独期。患者处在焦虑期时,会对自身疾病所带来的生活以及工作影响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少言寡语等,严重者会出现轻生念头或行为,患者此时容易讳疾忌医,延误病情,导致患者出现后遗症,就诊期间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处于恐惧期时,会对周围环境十分关注,患者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而产生恐惧和紧张情绪,这一情绪主要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不够了解,或是对治疗产生抗拒,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使患者无法顺利治疗,延误患者的病情。
怀疑期的患者的情绪非常敏感,对周围人的看法和目光十分重视,患者会怀疑周围人的私语而产生自己受到议论的想法,对医生的治疗产生怀疑,认为自身疾病无法治愈或医生出现了误诊而出现拒绝服药等抗拒行为,或不配合医生的治疗等。
如果患者处于孤独期,患者的孤独感加重,这与患者远离家庭和工作长期住院治疗有关,患者在忍受疾病折磨的同时,面对日常治疗时产生严重的孤独感,此时患者会迫切希望亲人的安慰,希望与家人团聚。
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护士护理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采用针对性的话语宣传,教育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风病有清晰的了解,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麻风病,认识到麻风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护士要善于和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心。患者发病后护士应该积极主动的给予患者关心,了解患者此时的内心想法,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心理或生理需求,解决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提高护理依从性。(3)掌握心理护理技能。护士护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微笑的表情。关注的目光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同时,护士护理过程中应该主动。热情,注意倾听患者的话语,并适当的投以关心和同情,使得患者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积极的配合护理。(4)护理时避免过于严肃。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举止应该稳重。沉着,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逆反,增强对护士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当机立断。镇定,在处理大面积溃疡时要发扬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尽可能稳定患者情绪[4]。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入选患者治疗后进行抑郁程度(汉密尔抑郁量表)。焦虑程度(SAS量表)评分等,其中分值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显效: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的评分均在正常水平;好转:患者的抑郁量表与焦虑量得分水平正常,心理状态平稳;无效: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加重现象,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得分较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百分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百分号,高于对照组的79。1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31,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百分号,高于对照组的60。5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9,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麻风病具有社会影响性和一定的传染性,大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容易产生障碍,使得患者心理。行为等明显偏离正常,并且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精神疾病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在麻风病受累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吴李梅等[5]的研究结果类似。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心理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以及疾病的危害。治疗方案。相应的护理方法等,从而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配合护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麻风病由于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和社会影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做好消毒外,还应该做好隔离和保密性治疗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打发时间,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笔者所在防治站的认同感,降低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心理护理干预中加强患者对麻风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等,消除患者治疗后的盲目兴奋。侥幸等心理,坚定他们的信念,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护理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并且心理护理能够规范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帮助护士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让每一位护士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力求完美,并将患者心理护理入到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得传统的被动式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式护理,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9。80±5。62)分。焦虑评分为(42。87±6。4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麻风病受累者康复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梳理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负面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心理护理干预对麻风病受累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