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是学院24位本科生,其中男12人,女12人,均为右利手,年龄17-21岁。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同类实验。在开始实验前,所有被试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实验后被试均获取适量报酬。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将呈现在21英寸高清屏幕上,屏幕刷新频率为60 Hz,被试距离屏幕大约77 cm。程序用E-prime2。0编制。本实验使用了共160张运动员参加完专业高风险的比赛赢了或输了的黑色背景图片作为情绪刺激图片。包括80张面孔图片,80张肢体图片。其中面孔包括男性运动员赢了比赛时的20张,男性运动员输了比赛时的20张,女性运动员赢了比赛时的20张,女性运动员输了比赛时的20张,肢体图片也一样。线段材料包括宽度为0。21厘米,高度为4。14厘米的长线段和宽度为0。21厘米,高度为1。13厘米的短线段。其中面孔和肢体图片均来自于百度,并通过Photoshop制作,面孔和肢体图片亮度、对比度、大小等均保持一致。
2。3 实验流程论文网
实验在避光、隔音、舒适的实验室内进行。所有的刺激都呈现在黑色背景中。本实验共含有4个组块(block),每个组块80个试次(trial)。实验先开始的是线段任务部分,线段任务包含2个组块,面孔组块和肢体组块。首先在屏幕上正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然后会呈现200ms的刺激屏,刺激屏中央是情绪图片(面孔或者肢体),情绪图片两侧是线段图片。长短一致的或者长短不一致的线段出现在情绪刺激两侧的概率均为50%。最后呈现的是长达3000ms的反应屏。被试要在刺激消失后反应屏出现时对图片两侧的两条线段长度是否一致作出又快又准确反应。实验中一半被试被要求线段长度一致时按F键,不一致时,按J键。为了在实验中平衡按键反应,要求另一半被试做出相反按键反应。为了让被试熟悉实验过程,每个组块正式开始前有8试次的练习。线段任务流程如图1。
图1:线段任务流程图
为了评估被试对情绪效价的辨别能力,我们还增加了情绪任务。情绪任务的流程与线段任务相似面孔组块和肢体组块,不同的是情绪任务中,在刺激屏只呈现面孔或肢体不呈现线段。情绪要求被试对图片中运动员是输了比赛还是赢了比赛作出反应。一半被试被要求运动员赢了比赛时按F键,输了比赛时,按J键,同样,为了平衡按键反应,另一半被试被要求做出相反按键。情绪任务流程如图2。
图2:情绪任务流程图
3 结果文献综述
下表1和下表2分别统计了被试的在两种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与正确率。
在线段任务中,对正确率进行二因素(刺激类型:面孔,肢体)×(效价: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刺激类型正确率的主效应显著,F (1,21) = 58。223,p <0。05,面孔的正确率(93。2%)大于情绪刺激为肢体时的正确率(82。6%)。效价正确率的主效应显著,F(1,21)=58。177,P<0。05。正性情绪的正确率(92。7%)大于负性情绪的正确率(83。1)。并且,二者的的交互作用显著,F=(1,21)=74。905,P<0。05。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刺激类型为面孔时,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没有显著差异。当刺激类型为肢体时,正性情绪的正确率(92。3%)明显大于负性情绪的正确率(72。8%)。对线段任务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刺激类型和效价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线段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和反应时如图3。
对情绪任务的反应时进行二因素(刺激类型:面孔,肢体)×(效价: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1,21)=12。045,P<0。05。正性情绪的反应时(495。005ms)小于负性情绪的反应时(552。368ms)。刺激类型的反应时的主效应不显著。刺激类型与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1,21)=11。037,P<0。05。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刺激类型为面孔时,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当刺激类型为肢体时,负性情绪的反应时(466。689)明显大于正性情绪的正确率(579。643)。对情绪任务的正确率数据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1)=7。848,P<0。05。面孔的正确率(64。1%)小于肢体的正确率(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