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中,电池的欧姆内阻由经验分析可得如下式所示:
(4)浓差过电势
浓差过电势来源于质量传输问题,质量传输问题就是当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时,由于扩散阻力的存在,反应物或产物的传输受到影响,这时就会产生浓差损失电压。依据前人的经验,浓差过电势可由下式表示[23]:
式中:和是质量传输控制参数,由电池的工作状态决定。
(5)PEMFC的功率和效率
PEMFC电堆一般由多个单电池串联形成,这些单电池的工作状态也几乎相同,则电堆的电压可由下式表示:
则电堆的输出功率为:
则电堆的效率为[20,23]:
式中:为氢气的利用率。可由下式得出:
式中:为PEMFC电化学反应消耗掉的氢气流量;为进入阳极的氢气流量。
3。1。2PEMFC物理模型搭建
AMESim软件是基于工程系统的物理特性建模,故而根据PEMFC的物理特性可得出图3。2所示的简单物理模型:
图3。2 PEMFC简单物理模型
燃料电池依据其物理特性可以简单的分为3个部分:阴极、阳极和电解质。对于PEMFC,其中涉及到的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在阳极发生的氧化反应:
和在阴极发生的还原反应:
在图3。2所示物理模型的每一个电极中,双极板的作用是收集电流和把通道的反应物传递给电极。在这个物理模型中,我们认为电极是多孔介质并假设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和催化剂层(Catalyst Layer,CL)。,反应气体是通过扩散和对流现象在气体扩散层中传输的,而电化学反应产生在催化剂层中。在这个物理模型中,电解质就是质子交换膜。在这个膜中,质子是唯一的能被运输的带电粒子(不发生运输电子现象),而且这种电解质可以通过扩散和电渗透作用运输水。电解质中的水平衡依然是个棘手的问题,也是评估膜的质子传导效率和燃料电池电气性能的依据。的确,膜传导质子的效率直接与膜的含水量直接相关。如果为了保证质子能够良好传导,膜已经被充分加湿,这时就不要过分增湿,以免产生冷凝现象,冷凝会导致电池的电气性能下降。
图3。2所示物理模型中半个电池的几何特征可以离散在二维的X-Y平面中,如图3。3所示:
图3。3 半电池“离散化”模型方案图
上图所示的第一部分(V1)是通道的模型,第二部分(V2)是电极(包括GDL和CL)的模型。这两个部分承担着物质运输和热量传导的作用,依据它们的几何特征,在X-Y平面(S)热能传导的表面可如下图3。4所示:
图3。4 半电池热交换表面示意图
PEMFC实际工作过程相当复杂,进行仿真建模时,需要加上一定的假设和近似处理以简化计算量。本文所建的模型建立在如下假设条件下:
1)假设进入电极内的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为常数;
2)假设阴极的气体为氧气、氮气和水蒸气组合成的气体混合物,阳极气体为氢气和水蒸气组合成的气体混合物,这些气体混合物是理想气体,可以使用摩尔守恒定律;
3)不考虑工作时可能发生的电极腐蚀、气体重力影响等因素。
在以上几点假设条件下,在AMESim中建立了如图3。6所示的物理模型,建模时对模型中的部分构件进行了定义,包括基本气体元素的定义、气体混合物的定义和电化学反应电极的定义,如下图3。5所示:
图3。5 PEMFC模型基本构件的定义
图3。6 PEMFC物理模型文献综述
上图所示的模型中,在阴极侧,提供氧气、水蒸气和氮气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给电池(流源构件7);在阳极侧,气体混合物由氢气和水蒸汽组成(流源构件19)。模型采用元件构件的方式对电极的出口进行建模;如构件4、5和16、17(管道模型可以计算压降和压力源)。该模型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其“离散化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半个电池),这两个部分在模型中表示为腔室(阴极的是构件6和10,阳极的是构件18和22),且连接着多孔介质(构件20和8)和气体扩散构件(构件21和9),它模拟电极内气体的运输状况(对流和扩散)。这些腔室,对应着阴极和阳极,并连接到模拟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电极组件(构件14和25)。在两个电极之间,电介质部分(构件27)模拟水和质子的传输过程。“红色的/氧化反应定义”构件计算电化学反应的参数(构件3)。最后,电气基本元件(15和26)是用来模拟气体扩散层电阻。热传导通过构件11、13和23、24模拟,对应于热能的对流交换。该模型可估计的燃料电池的状态的变化,取决于施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构件29和30),并且可以研究边界条件(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流量组成等),几何概况(通道的大小、气体扩散层和膜的厚度等)和材料性能(孔隙度、导热和导电效率等)这些因素对电池工作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