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短柱超声波电动机理论基础及运行机理
本章从压电效应与压电振子出发,对短柱超声波电动机结构进行了介绍,就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导出了定子表面质点的运动方程。
2.1 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
1880 年居里(Curie)夫妇首先在α石英晶体(水晶)中发现了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科学家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几乎同时独立地发现单元系压电陶瓷(代表是BaTiO3)具有很强的压电效应。后来人们陆续发现了具有更优良性能的二元系压电陶瓷(代表是PZT)、三元系陶瓷(PCM)等新型压电材料。新型压电材料的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超声波电机的发展。文献综述
晶体的压电效应可以用图2-1 示意图来加以解释。图2-1a 表示压电晶体中质点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晶体不受外力作用,正电荷的重心与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整个晶体表面不带荷电。但是,当沿某个方向对晶体施加机械力时,晶体就会由于发生形变而导致了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也就是荷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晶体表面产生电荷,形成电场,这就是所谓的压电效应。图2-1b 为晶体受压缩时荷电的情况,图2-1c 则是拉伸时荷电的情况。在上面两种情况下,晶体表面带电的符号相反。反之,如图2-2 所示,如果将一块压电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由于电场作用,会引起晶体正负电荷重心的位移。这一极化位移又导致了晶体发生形变,这时就形成了逆压电效应。超声波电机正是利用这种逆压电效应原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