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3 不同模式使用条件及优劣
模式 适用条件 优点 缺点
完全市场化 地区发展水平高,政府能提供商业资源补偿 政府无财政负担 难以保障偏远地区服务,对政府监管能力要求高
部分市场化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政府能提供商业资源补偿 解决偏远地区的初期建设投入问题 政府要一定投入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无法提供商业资源补偿或商业资源价值不足,政府有稳定财政投入保障 较好保障服务提供
政府财政负担大
(2)基于具体案例的运营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目前研究者选取的案例大多集中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普遍较早建设使用了公共自行车,在站点设置、车辆配备、日常运营等方面较其他城市相对成熟。
钱佳,汪德根,牛玉[ ](2014)调研了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现公共自行车硬件系统情况对使用满意度影响最大。钱俭,郑志锋,冯雨峰[ ](2010)调研杭州公共自行车设备,发现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一般考虑了与马路交汇处、住宅小区出入口等的间距问题,但在早晚人流密集时段,部分站点自行车很快被租借一空。王玉园、李芳[ ](2011)调查了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设备状况,发现部分使用者素质低下导致公共自行车损坏严重,由于租赁系统存在漏洞,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偷盗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问题背后原因的分析。何博[ ](2009)认为,政府选择了不同的运营模式,导致了所承担责任的区别。杨媛珺[ ](2014)在调研了北京公共自行车系统后认为,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不足,并且现在管理过于粗放,车辆等设备的维护难以达标,再加上非机动车骑行不易,因此市民对于租车普遍不满。李康[ ](2011)发现越来越大的公共自行车使用客流导致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因此他认为当前公共自行车运营过程中政府压力过大是运营不善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们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杨媛珺[ ](2014)提出了要明确在公共自行车管理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定位,明确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管理体系。王玉园、李芳[ ](2011)认为,政府与企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互通。在自行车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钱俭等[ ](2010)认为要重视自行车行车道规划完善;同时完善站点设置,完善管理程序并招募志愿者进行公共自行车日常管理。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以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国外学者对于公共自行车管理的研究包括车辆建设投入、模式选择所带来的使用效果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切入点包括了从政府和企业关系层面对运营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具体案例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情况的分析。
综上可知,当前对于公共自行车设备运营问题的研究仍显单薄,立足于某一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的时间节点进行公共自行车现状分析研究的偏少,具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青奥会结束两年的时间节点,调研河西新区的公共自行车设备运营,期以对今后公共自行车设备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公共自行车管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4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