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会议目的地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3-04-03 19:38来源:毕业论文
会议目的地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关于国际会议目的地,尚无具体的定义。国内对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定义,是指会议目的 地的城市具备大型、高端会议的召开条件,且在国际上有着较高

相关概念界定 1.国际会议目的地概念

关于国际会议目的地,尚无具体的定义。国内对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定义,是指会议目的 地的城市具备大型、高端会议的召开条件,且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国际会议目的地 也有着经济发展水平高、行业自身发展优势等基本特征。88156

2.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概念

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何丽琴(2010)从买方的角度出发,认为会 议旅游目的地形象即指组织者的感知形象。它反映会议旅游组织者个人态度,代表个体对会 议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情感和印象。

本文认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指的是感知形象。目前,大部分的学者认同把感知形象 分成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认知形象主要是基于参会人对会议目的地属性的认识,而情感形 象则是参会人对会议目的地的一种感情态度。所谓的感知形象是参会人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 实地经历所获得的会议目的地各种要素资源所形成的意念要素的集合,它是会议目的地的客 观形象在参会人心中的反映。参会人个体的需求、动机、经历、及其他个人特征间相互作用 都会造成个体感知形象的不同。论文网

(二)会议目的地的有关研究 国外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参会人在会议市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Oppermann & Chon

(1997)认为,在会议旅游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潜在的参会人、会议地点和协会组织。Zhang, Leung & Qu(2007)在 Oppermann 和 Chon 的框架上做进一步修正,同时十分强调参会人的 重要作用,并在新确立的框架体系中融合了参会人的需求。从 2003 年,研究开始关注参会 人的需求。而参会人对会议城市感知的研究非常有限。Zelinsky(1994)认为,潜在会议目 的地的形象和声誉是一个重要性变量。Boo, Koh 等(2008)基于参会人行为,研究了参会 人对加利福尼亚州的 6 个城市的相对吸引力的感知。

由于国内会议产业发展较晚,会议目的地相关的研究不多。笔者对会议目的地的中文文 献进行检索,在知网中以“会议目的地”为标题关键词检索,得到相关文献共计 41 篇,2009 年后国内学者才对会议目的地有了较多的关注,包含了会议旅游市场、区域会议旅游等,但 主要集中在对会议目的地选择标准的研究。陈晓静(2005)将上海市作为案例,从理论上, 针对会议组织者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标准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出 20 个会议目的地选择标 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表现”的研究方法,提出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 的优势和劣势。

张琰,郭英之(2008)提出影响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级别越高,其可 得到的经济、政治资源就会越多,从而更多的国内外交流的需要就会产生,因而很多会议选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中心。

刘海莹,许锋(2010)对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在会议目的地竞争力中引 入竞争力评价方法,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可从基础设施及可进入性、社会的经济条件、地理及资源条件、会议服务商及人力资源、政府、价格水平等六大因素。 何丽琴(2010)以杭州作为案例,对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方法、提升机制进行了

研究。通过比较总结中西研究成果,构建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体系并提出会议旅游目 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

朱峰(2011)以中国沿海 17 城市为例,对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 究,为更方便地获取到的统计数据评价指标代替会议组织者的评价,采用与国外研究者完全 不同的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思路。提出了包括设施、交通、服务、价格、形象、气候与环 境、吸引力 7 项一级评价指标和 16 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会议目的地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5551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