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后,绩效评价指标的核心逐渐转向企业价值,所以经济附加值(EVA)的引入得到了广泛关注。张先治(2001)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克服传统收益指标的局限性。谷棋、于东智(2000)认为前期对EVA的分析主要在理论方面,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评价,这一阶段在于探讨EVA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适应性,为在我国特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随后,中国大量涌现有关于论证EVA指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有实证证明EVA的优越性,如余海宗和师芙琴(2007)以我国深市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基于EVA的公司绩效与公司股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得出结论:EVA指标能够合理的评价公司绩效。也有证明不了EVA在绩效评价中的独特价值的,如王化成(2004)的研究没能够证明EVA比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优越之处。
近年来随着平衡计分卡(BSC)的普及,很多学者在评价企业绩效中尝试运用将EVA、BSC还有其他比较优越的绩效评价方法整合的原理。周仁俊等(2005)指出EVA是与公司管理中“股东至上”为指导思想的模式相吻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BSC是与最大程度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的“共同治理”模式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丁宇澄(2004)构建了BSC和EVA相结合的绩效股票期权的模式。刘运国等(2007)采用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地构建出集团内公司层面的BSC与EVA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文东华等(2009)的实证研究证实了BSC思想的正确性, 并认为企业在对下属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绩效,否则可能做出错误评价。许晖等(2009)将国际化理论和财务理论进行了交叉和融合,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符合国际化组织结构的战略,使原本解释力度不强的BSC很好地融入拥有复杂结构的国际化企业中,这是对财务理论和国际化理论又一重大突破。
另外,我国学者还对于绩效评价体系引入非财务指标做出了大量的研究.黄辉(2001)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与BSC相结合,提出要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与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对智力资本投入的评价四个方面来考察非财务绩效这一新思路。张川(2008)利用实证研究得出非财务指标具有价值相关性,对于企业未来的财务绩效有预测作用的结论。温素彬、薛恒新(2005)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温素彬、黄浩岚(2009)利用业绩三棱镜的应用案例说明,绩效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
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改进
在当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较为关注财务指标,侧重内部,没有重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 从而无法对行业的整个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以及整体的评估。
与此同时,我国对新兴的物联网产业绩效评价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马丽、齐捧虎(2011)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了21家物联网上市公司绩效,得出该行业的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增减性,认为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总体效率不高,并且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造成我国物联网企业总体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无效率。
因此本文试图以较为准确、全面、简单易行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物联网产业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期更好地分析影响物联网企业绩效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涛,文新三.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杨丽红. 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看发展趋势[J]. 经济视角,2007.2. 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