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澎湃新闻》的特点研究中,姜媛在《<澎湃>来袭 变身热点--关于澎湃新闻的几 点思考》一文中认为澎湃新闻是新闻社交化时代的产物,它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 发布和传播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依赖社交媒体传播全新的时政内容和写作方式[3]。王 云峰、李泽林在《“澎湃新闻”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网融合》一文中认为澎湃实现了对互 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多重媒体的重组与创新,以内容为王,建立强健的专业化新闻队伍,突出内容的差异化发展[4]。 其次,在对《澎湃新闻》的移动化转型分析中,刘强在《试析报业转型期“澎湃新闻”的探索价值及发展前景》中分别对他的探索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澎湃新 闻在面对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主要从运营,内容,互动方式和受众粘度几个方面进行了策 略调整。第一,全媒体运营、互联网思维的探索方向。第二,在内容上,坚持原创报道和 深度报道。第三,问答模式,提高受众的参与度。第四,可选择性跟进,增强受众的粘度[5]。而郭泽德在《澎湃新闻的移动战略研究》中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澎湃新闻的移动战略转型。他认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传播内容也更加有序,受 众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而面对这些新的传播环境就需要澎湃新闻做出相应的策略调 整。比如,改变以往的组织模式,布局媒介渠道,增值内容价值和做开放的生产平台等[6]。90697
除此而外,在关于澎湃新闻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持谨慎的态度。他们认 为澎湃新闻并没有跳出传统的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并且表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澎湃新闻的盈利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王云峰、李泽林在《“澎湃新闻”与移 动互联网时代报网融合》中认为因为澎湃新闻主打的时政新闻对广告的吸附效应不强,并 且根据它的产品定位和价值追求也难以采取包月或收费模式。因此还是要走“优质内容→ 积累用户→广告收入”这一具有明显短板的收入模式[7]。朱春阳在《澎湃新闻:时政类报 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中也认为,作为新媒体产品,盈利是必须要思考也是亟待解决 的问题。但是澎湃新闻的问题在于并没有跳出“优质内容→积累用户→二次贩卖→广告收 入”的传统媒体外生收入模式[8]。总结梳理以上的研究后发现,关于“澎湃新闻”,可能是因为是个比较年轻的新媒体 项目,所以做相关的内容研究有限,研究的领域大多集中“澎湃新闻”作为传统媒体转型 的尝试,有值得鉴赏的成功之处,或者对它的运营,盈利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 相对较少有针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的。而“澎湃新闻”脱胎于《东方早报》,还是专注于内 容,因此它的内容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内容,如何 将新技术与报道相结合[9]。因此,本文就以澎湃新闻公众号为例,探讨它在时事类报道中 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参 考 文 献
[1][13] 栗子桥。澎湃新闻:用互联网思维做新闻[J]。科技传播,2015,(07):18-19
[2][11][15] 魏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时政新闻报道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5:1,11,40
[3] 姜媛。《澎湃》来袭 变身热点--关于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J]。青年作家,2014,(16):271
[4][7][10] 王云峰,李泽林。“澎湃新闻”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网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3):65,87,65 澎湃新闻的盈利模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