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学界大多都是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特征、原因及解决对策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特征方面,学界主要将其归纳为焦虑、自卑、自负孤傲、从众、依赖、嫉妒、茫然这七种心理,主要研究成果是李晗龙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杨小劲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刘河燕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应对》、许学海的《浅谈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和李一男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李晗龙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就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建设性的提出了攻击易怒心理,杨小劲在《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中认为大学生择业时最容易由于焦虑心理而表现得急功近利。刘河燕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应对》从情绪障碍、自我认知障碍和人际心理障碍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许学海的《浅谈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从心理维度分析和解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李一男的《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将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症结归结为择业自傲、自卑、依赖、抗挫能力差等方面。92163
就业心理问题成因方面,程玮的《大学生择业心理内源性因素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将大学生产生择业心理问题归结到择业挫折、择业认知偏差和择业人格缺陷这三个方面。陈康认为是社会不良思潮、就业指导工作滞后、择业观念落后、家庭教育、大学生自身素质、思想教育滞后、社会实践缺乏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宋玉冰则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认为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经济体制和就业机制的不完善、毕业生人数剧增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教育方面主要是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例如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李一男从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就业心理指导滞后四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刘羊则将社会学校和家庭原因归为外部原因,将个人因素归为内部原因。他认为个人原因除了个人素质与综合技能存在缺陷外,还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王艳碧是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张翼主要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还与我国教育缺失有关,例如家庭教育缺少职业指导、人格教育与挫折教育,而学校教育则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
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陈康认为大学生应更新择业观念、树立择业信心,积极参与竞争、培养独立意识,提高抗挫能力。李晗龙认为学校应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择业心理教育体系。杨小劲认为大学生在择业前期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王艳碧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并重点指出政府和社会应在就业问题上做好引导。
本文以高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理论实际进行研究,分析择业心理产生原因和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大学生在就业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使他们随时处在最佳的就业状态下。这样,大学生就能真正适应就业大环境,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兰。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231。
[2] 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5-26。
[3] 陈选华。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综述[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24-56。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