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主观幸福感父母教养方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4-02-14 08:47来源:毕业论文
主观幸福感父母教养方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0世纪50年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美国兴起,80世纪中期,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人们所体验到的

1、主观幸福感

20世纪50年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美国兴起,80世纪中期,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也是衡量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10]。目前,大部分学者都表示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根据个人标准对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的、相对稳定的评估,可以反映较长时期内的生活满意度[2]。如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相关的测量工具也逐渐多样化。93785

2、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的行为取向,是父母教育行为和态度的具体体现[3]。一直以来,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都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采用维度取向,关注的重点只是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研究者开始关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将父母和子女的行为特征都归为家庭教养方式,同时也分析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因素的作用,将其在更广阔的宏观系统中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今研究者开始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瑞典Umea大学C。Perris等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共同编写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该问卷共计81个题目,包括15种教养行为,分别是惩罚、剥夺、羞辱、拒绝、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行为取向、宽容、情感、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并从中抽取了四个主因素,即情感温暖和鼓励行为、剥削和拒绝行为、过度保护、偏爱同胞或被试[14][15]。1993年岳冬梅等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EMBU进行了修订,并对我国父母所采用的教养方式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情感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五个因素,以此适应中国的文化习惯[4]。

3、  研究综述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家庭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则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刘影、张小山对武汉市526名初中生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不同,民主型教养方式比强制型和忽略型的教养方式带给子女更多的幸福感[6]。杨莉、赵品良、史占彪的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为温暖理解型,初中生的积极情感偏多,而父母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型则会增加初中生的消极情感[7]。国内学者丁新华和王极盛的研究表明:父母的理解与关心能带给子女较多的正性情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及更高的情绪控制水平;如果父母对子女放任或者管教过严,子女在家庭中体验到的温暖就很少;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子女的幸福感水平也相对较低[2]。

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上对子女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但是,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特点的父母教养方式带给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程度是否有所变化,我们还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86-87。

[2]胡芳,马迎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32-34。 主观幸福感父母教养方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016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