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业转移人口迁移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需要政府政策制度的支持。谯薇、云霞、宋金兰(2014)认为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搭建融合平台等有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赵继颖、曹玉昆、王永欣(2014)认为完善农民工就业用工制度,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权益等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叶俊焘、钱文荣(2016)研究了不同规模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均值在大城市最弱,小城市最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大城市,老一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小城市。[ ]刘红妍、潘伟光(2016)等人发现有无职业技能、交通便利情况、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等都对农业转移人口在小城镇落户的意愿有影响。[ ]宋周、黄敏、李正彪(2014)发现农业转移人口是否愿意市民化受到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
刘向南、井艺娜、关长坤、张展(2015)认为学者对农业转移人口单向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很多,很多学者都是站在推力拉力角度上研究,研究方向基本都是有城市到乡村的单方向回流或者是由乡村到城市的单方向流出。因此从更全面的视角解释劳动力全过程迁移问题很有必要。[ ]陈会广、陈昊、刘忠原(2012)认为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的行为决策都遵循着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逻辑[ ]。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想要迁移进行顺利一定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当农户的生活有所保障是迁移将会顺利许多。
4.农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与农业转移人口迁移
原晶晶(2016)认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抵押制度,加强农村的土地流转,进一步促进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有助于让农民融入城市。 [ ]。张琳(2015)认为中国现存的的土地制度,为农民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因为土地流转能够保证土地不会荒废,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而且这也有助于农民将农地转换为自己的资产,提高他们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市民化的质量。同时作者认为需要加强完善农民在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 ]
5.简要的述评
一直以来与农民相关的研究就从未间断过,其中有关农地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学者们广泛应用Probit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农地流转模式、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等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印证;对于城乡社会保障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保障水平低、政府措施与制度不完善、农民就业养老难等问题,学者们也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有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市民化进程、市民化障碍等研究都较为充分,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测算、文献综述等。农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都较为充分,而将三者联系起来的研究比较欠缺,现有的相关文献只是做了简单的定性分析,指出完善农地流转机制,有利于农民化权利为资本进入城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社会保障的差距有利于农民实现真正的市民化。鉴于此,我们应当多角度的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进行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农地流转和农民社会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影响。
[1] 杜文星,黄贤金.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6). 农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3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