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对于创业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者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国内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大部分是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集中于对创业现状的描述上和对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上,以及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上等。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大学生创业主要特点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结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接受了先进的创业教育;创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4005
创业现状的描述方面,在创业现象的描述上,张化勋(2011)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创业技能、缺乏创业商机、缺乏融资渠道和资源整合欠缺这几个方面。
创业环境方面,王铁民(2012)在其研究中表明,要想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就应该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做出转变,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要将失败看作是经验教训的积累,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使创业活动持续不断地蓬勃发展。
社会关系网络方面,吴海琼(2013)认为社会网络是中小企业获取资源以增大创业成功可能的重要渠道,并在其文章中详细地分析了以感情为主导和以利益为主导的社会网络的特点,分析了社会网络的规模与强度以及社会网络之间的共同作用对于创业企业获取资源和整合资源的影响。夏人清、罗志敏回顾了 1999年到2011年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历史与演变,梳理了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政策的发生、发展,指出今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以后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政策的理论平台,对以后大学生创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指出“要达到让更多人愿意创业,让更多人创业成功这一政策目标,就必须系统的分析政策的着力点和对象,驱动刺激创业活动的关键变量,在政府指导下,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商务支持为重心,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
人力资源方面,杨国栋、章进艺等(2010)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当前创业企业中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赵应丁、李晓玉等(2014)从行业的选择上分析行业对于创业成功的影响,创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方式,是确立企业生存的核心能力,它能够降低创业企业的经营成本。
肖红伟(2005)指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把创业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业教育一流团队,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有充足、优良的教育资源作保证,教师队伍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创业教育要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营造支持创业的良好气氛,树立“创业者是当代社会的英雄、是民族之精英”的新观念。
曾晓玲、吴洋(2006)指出,大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意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创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创业的风险大、机会成本高、资金缺乏、市场竞争激烈、创业培训不到位、创业氛围不浓。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不足,创业能力包括经验、经营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创业意识主要是风险意识、竞争的市场意识,战略眼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意志力、应变力等。当然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
附:参考文献目录
[1] 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179.
[2] 吕珍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中国研究教育论丛,2007(01) 大学生创业论文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