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浓度的影响主要考虑使芳胺形成铵离子的能力、铵盐水解生成游离的芳胺以及亚硝酸的电离几个方面。
当无机酸的浓度增加时,平衡向铵盐生成的方向移动,游离胺的浓度降低,重氮化的速度变慢。另一方面,反应中还存在着亚硝酸的电离平衡。酸浓度的增加可抑制亚硝酸的电离而加速重氮化。
一般来讲当无机酸浓度较低时,这一影响是主要的,而降低游离胺的浓度的影响是次要的,此时随酸的浓度增加,重氮化速度增加。但随着酸浓度增加,使芳胺形成铵离子的影响逐渐变为主要的,这时继续增加酸的浓度便降低游离胺的浓度,就使反应速度下降[6]。单偶氮化物第二次重氮化时,由于碱性极弱,即使使用很浓的酸也不能使其溶解,他们的重氮化就要用亚硝酸钠和浓硫酸为重氮化试剂。即使这样也不能成为透明的重氮液,而多为均匀的悬浊液,反应时间也更长。
此外,重氮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所以重氮化反应一般在0-5℃进行,并且大部分重氮盐在低温下较稳定,在较高温度下亚硝酸和重氮盐分解速度加快。总的来说,重氮化反应温度常取决于重氮盐的稳定性,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稳定性高,重氮化温度可在10-15℃进行。
重氮化的终点测试,多以淀粉碘化钾试纸为微蓝色及刚果红试纸仍然为蓝色。过量的亚硝酸钠需要用尿素破坏,以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为止,否则易发生副反应。尿素不宜过多,否则也发生副反应。此时,可加原料继续反应。
(2) 重氮化方法
影响重氮化的主要因素为芳胺在所选介质的溶解度情况和碱性强弱,因此需要根据芳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酸度,选择重氮化条件,以免发生水解等副反应。
(A) 盐酸和亚硝酸钠顺式重氮法:重氮化时先将芳胺溶于盐酸中,冷却至0-5℃,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保持酸过量,亚硝酸钠微过量,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可得到透明的重氮液,或是均匀的悬浮液。该法一般适用于不带吸电性取代基团或是碱性较强的芳胺。
(B) 浓硫酸和亚硝酸钠顺式重氮法:重氮化时先将亚硝酸溶于浓硫酸中形成亲电性较强的亚硝酰硫酸重氮化试剂,再加入芳胺,在0~5℃下反应,得到澄清的重氮化液。该法适合于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吸电基团或是不溶于稀酸的芳胺。
(3) 重氮盐性质[7-8]
(A) 水溶性和电离性
重氮盐多半溶于水只有少数杂环酸盐和复盐不溶,溶于水的重氮盐电离出ArN=N+正离子和酸根负离子。重氮化后,水溶液是否清亮作为反应正常与否的标志。但是单偶氮化合物的重氮液一般为均匀的悬浊液。
(B) 稳定性
重氮盐的稳定性取决于芳环中取代的基团,未取代的或有烷基取代的重氮盐较不稳定,加热或遇到摩擦、冲撞,都极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它们的水溶液只能在0℃左右进行合成。具有吸电子基团的重氮盐,虽然它们比较难于形成,但是稳定性却较好,重氮化时温度可较高,使用时也可在室温进行。但由于光和热都能促进重氮盐分解,所以反应仍然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此外,大多数干品在受热或震动时易爆炸,所以不用干燥盐类。只有那些稳定的杂环酸盐和复盐,才能在合成上直接应用。
(C) 化学活泼性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与多种试剂反应,最主要的是去氮反应和留氮反应。重氮盐的留氮反应中,常用的偶合生成偶氮化合物。
1.3.3 偶合反应[9]
偶合反应是指重氮盐与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的以偶氮基取代氢原子的反应。这一反应是重氮正离子的亲电取代反应,不论A-H是芳香族或脂肪族化合物,只要A有足够多的电子云,都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在发生偶合反应时,重氮盐正离子先进攻偶合组分核上含有电子云较高的碳原子,形成中间产物,这是一步可逆反应。之后,该中间产物迅速失去一个氢质子,转化为偶氮化合物,这一部反应是不可逆的。 双偶氮颜料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