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时间:2020-03-12 21:28来源:毕业论文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为目的,以乡村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欣赏环境、体验农活、品味上水为主要的旅游形式。说明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性,以乡村、农场为主要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为目的,以乡村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欣赏环境、体验农活、品上水为主要的旅游形式。说明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性,以乡村、农场为主要活动场所,为游客提供的一系列包括食宿行游购娱的旅游活动。46498
Reichel(2000)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和乡村居民一起参与乡村之间的活动,而且当地居民在旅游过程中作为一定的载体作用[1]。
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大多数是由当地的居住环境所影响的,乡村旅游的影响范围虽然不大,但是它所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却非常明显,而且乡村旅游往往由当地的居民所主导[2]。
熊凯(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活形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3]。
何景明,李立华(2002)“乡村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4]。围绕乡村性这一特点对乡村旅游概念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阐述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乡村游览参观,并且参与到本地居民的一种新的体验方式。
2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一个群体共同生活在一个功能齐全、各式各样的大团体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方式,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笔者认为:社区是一个乡村共同管理的产物,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心、共同发展的一个小社会,(姜振华[5],2002)。他的社区概念更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对社区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笔者是通过旅游的发展使得社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所产生的矛盾来说明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的。
    姜振华(2002)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社区日益成为凌驾于旅游之外的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由于社区形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社区的概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社区是旅游的产物,总体来说旅游推动着乡村社区的发展[5]。
    彭大鹏和廖继超(2008)认为地球就是一个社区,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生活的城市、国家、乡村都被称作一个社区。对于社区的界定由“组织论”进入到“区域论”[6]。
    本文所采用的“社区”一词,即说的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一个乡村。乡村社区即为居住在乡村的人们组成的多种社会关系,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区域生活共同体。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近几年乡村旅游比较盛行,所以研究此类的文章比较多,综合来说主要还是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乡村社区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和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方向及策略进行了论述。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的旅游业都发展迅速论文网,游客还是热衷于当地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这是当下大众旅游的一个普遍特征,所以乡村旅游很难与他们进行抗衡,发展十分的缓慢,从而出现了乡村旅游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乡村旅游这个研究方向上还不是很全面。
黄大金(2010)说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关键所在是培养造就乡村社区精英。中国乡村社区治理人才的缺失程度与城乡差距程度成高度正相关。充分发挥乡村社区支部及村委会组织引导作用,大力扶持和紧紧依靠乡村社区各类人才,积极创建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直接决定乡村社区治理成效[7]。笔者认为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在笔者论文的第三章中就明显发现了社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觉得社区发展应该培养相应的社区精英人才。
徐琪在(2009)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催化了乡村社区的繁荣,但是乡村社区的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他认为只有解决好社区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只有乡村社区的管理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才能够走上可持续化的道路[8]。笔者认为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发展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才能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稳步的提升。这一点是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策略。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82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