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分析,前人已经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在银行多元化经营研究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已经不单单只是存贷利息差所得,伴随着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赵虹(2014)主要从中间业务对于业绩的影响入手,说明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而曹春蕾(2015)就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以及风险防范做出了深入研究,指出注重创新对于扩大银行业收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黄国妍(2015)则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说明其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将收入结构逐渐从倒三角模式向正三角模式逐步改进,积极向发达国家靠拢。三位作者根据这点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侧重分析为本文打开思路。76894
在国内外商业银行收入比较方面,商业银行的发展虽然一直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有明显不足。刘明彦(2012)就将中国、美国以及德国的银行业收入结构进行比较,说明各自的优缺点,指出我国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空间巨大。而孔丹凤和王祥(2015)则从非利息收入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商业银行的收益与风险。
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讨论的方向有很多。就如孙波(2015)基于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进行转型研究,符合我国目前政策的大趋势。而吴刘杰(2013)则基于资本约束的条件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指出资本约束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的重要性。而与这两者不同的是,吴雨翘(2014)则主要针对非利息收入作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所存在的可能性风险及具体的影响面,开拓笔者视野。
总而言之,前人已经从方方面面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进行影响分析,而本文一方面是对前人言论的总结,另一方面则会对其影响因素作更为具体的实证分析。以此来进一步完善相关论文的书写。
有一部分研究人员他们觉得非利息收入能够使银行收入变多,使得银行的收入层次更加广泛,从而改变了以往的简单的收入模式。不仅如此他们还觉得非利息收入的风险更小,更加稳健,并且可以丰富其途径从而减少银行面临的风险。Templeton 和Severiens(2013)考察了从1998到2005年美国的54家银行控股公司,发现多样化能使得股东回报的波动更低。Hassan(1993)利用美国大型银行及银行控股公司(BHC)1984-1988年的数据为样本,用选择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l)作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得出了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可以由于收入多元化从而减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的结论。Smith et al。(2003)以欧盟的银行年度数据在建模的基础上研究,探讨非利息收入与了利息收入之间的浮动。研究结果却发现二者在不少国家呈现的并不是正相关。非利息收入好像能够稳健地带来收入。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收入的多元化能够帮助减少收入的浮动。Body,John和Graham(1993)、Lown等(2000)的观点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并之后可以减少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Kwan和Laderman(1999)总结归纳不动产、保险和涉足证券等等非传统的业务的商业银行的收入和风险之间关系的相应文章,从而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从事保险和证券活动可以让银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且减少所要面临的风险,但是参与房地产产业的投资将会带来较高的风险。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人员认为非利息收入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大。他们从资产组合等方面研究出,非利息收入存在两种问题。第一、由于非利息收入的存在历史并不是十分的悠久,所以非利息收入和业务的联系不够稳定。第二、固定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的安全保障还远远不够等很多特点和利息收入共存的情况让多元化的收入模式起不了将风险分散的作用。Pasiouras(2014)就通过DEA方法和Tobit模型对希腊商业银行的研究时发现,银行的营业效率不会受到非利息收入的影响。Young 和 Rice(2004a)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增加非利息收入会带来较高的利润,较高的利润波动,总的看来,反而有一个较差的风险调整收益的结果。Stiroh(2006)基于股票市场的数据对美国1992-2001年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非利息收入增大了收益的波动性,然而并没有增加收益的平均值。Baele,Lievan,Olivier和Rudi(2007)探索了欧洲商业银行的现状,从而发现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会使银行面临的风险贝塔值变大,所以得出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和银行的风险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 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分析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