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含盐量高,无机盐往往是合成反应的副产物,残留到母液中
(3)pH值变化大,导致酸水或碱水排放,中和反应的酸碱耗量大
(4)废水中成分单一,营养源不足,培养微生物困难
(5)一些原料或产物具有生物毒性,或难生物降解,如酚类化合物、苯胺化合物、重金属、苯系物、卤代烃溶剂等。
2。2 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制药工业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多,生产工序复杂、生产规模差别很大。因此,据前所述,广义上的制药废水种类繁多,而对于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往往是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污染最严重的发酵、合成以及提取等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浓度甚至难降解有机废水为主要对象。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消除有机污染物是最为经济的方式,因此,针对制药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的特点,各类生物处理技术和,工艺成为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重点,大体上可划分为好氧工艺、厌氧工艺和厌氧-好氧组合工艺。
2。2。1好氧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国外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往往是从市政废水处理工艺移植过来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好氧生物处理法就应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如美国的普强药厂在1945年就开始进行废水生化处理研究,1948年建成废水处理车间。礼莱、李得尔、费歇尔等药厂采用生物滤池处理抗生素废水,惠斯药厂采用完全混合加速曝气法处理该厂高浓度青霉素废水[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生化处理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出现了如纯氧曝气、塔式生物滤池、接触氧化、生物转盘、深井曝气等专门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并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得到大量应用,这些工艺在降低能耗、简化操作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投资较大、传质效果受限和不适宜较大规模应用等问题[10]。进入80年代以后,序批式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SBR)及其各种变形工艺,如循环曝气活性污泥工艺(CASS)、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等工艺出现,这类工艺较好地克服了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缺陷,也解决前述工艺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采用计算机自控技术(DCS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艺运行的精确性,降低了操作管理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逐渐成为主流好氧处理技术[11]。
我国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采用的是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好氧工艺,并在少数工程中应用。
20世纪80年代,好氧工艺是我国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中的主导方法,主要工艺有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深井曝气、氧化沟等[12]。
20世纪90年代,接触氧化法在制药废水处理中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华北制药厂、河北维尔康公司等。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够处理容易引进污泥膨胀的有机废水。但在实际运行中,要保持接触氧化良好的运行效果,通常要求进水的COD浓度不大于1000mg/L,而且运行负荷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填料结团,影响处理效果[13]。
进入21世纪后,针对SBR、CASS等工艺池容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人们又在采用类似三槽式氧化沟、UNITANK以及MSBR等工艺形式处理制药废水方面进行不断探索[14]。
2。2。2 厌氧工艺研究及应用
20世纪60年代,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用来处理污泥,并且大多处于实验室或生产性试验阶段,结果不理想。直到70年代后期厌氧生物处理法才在制药工业废水中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普强制药厂首先采用厌氧过滤法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开始了厌氧技术在制药废水中的工程应用[15]。此后,有关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UASB反应器的产生,其优点是运行管理方便,被广泛应用在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处理中,直到现在UASB技术仍然是制药废水厌氧处理的主流技术。 制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