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股票发行制度与IPO抑价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刘煜辉和熊鹏(2005)【12】提出,股权分置与政府管制的制度背景是真正影响中国市场IPO抑价的根本性因素。该背景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IPO估值过程,任何局部的IPO变革措施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股权分置与政府管制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IPO抑价问题。蒋顺才等(2005、2006)【13】【14】通过ANOVA分析结果表明,发行制度的变化是影响我国A股IPO抑价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论证西方IPO理论中的“市场气氛假设”可能适用于中国IPO市场,而制度变迁是影响我国A股IPO首日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周孝华等(2006)【15】实证研究表明审批制下新股发行价只能反映发行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该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供求状况,IPO定价效率有限;而核准制下新股发行价不仅反映了上述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发行公司的规模、未来的成长能力和该股票的发行方式,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提高,IPO定价趋于合理。
3 股票发行制度与IPO融资相关的研究现状
关于股票发行制度在对IPO融资效率的影响中,黄运成(1999)【16】指出当时股票市场IPO融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发行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问题所在,股票发行的计划管理方式与上市证券的市场竞价行为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田高良、王晓亮(2007)【17】在询价制的背景下,针对IPO融资效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询价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效率。相对于控制市盈率阶段来说,询价制阶段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IPO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方军雄等(2010)【18】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明显的融资超募现象,不过,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融资超募程度随之显著下降,表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明显改善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曾永艺等(2011)【19】通过对创业板数据研究也论证了IPO超募源于制度因素,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IPO效率。陈见丽(2015)【20】认为核准制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准确性亦存在偏差,发审效率偏低,制约了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催生和加剧股市IPO泡沫的根源。注册制以市场为导向,从制度上消除权力寻租,发审效率较高,有利于促进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注册制强化IPO信息披露,有效抑制IPO造假欺诈行为,降低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促进IPO合理定价,能够有效遏制IPO泡沫的形成。
现有的文献对股票发行制度与IPO融资效率的研究大多是单从某一制度体系下进行研究,探讨IPO融资效率低下与制度本身的相关关系。较少从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到现今这二十多年股票发行制度变迁的全过程来探讨IPO融资效率与它是否真的具有相关关系。本文将视角放大,沿着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轨迹,探寻其的改革变迁究竟与IPO融资效率是否相关,是促进了IPO融资效率的提高,还是抑制了企业利用IPO进行融资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高建宁.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及评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8):62-64。
[2]王林。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变迁及若干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64-71
[3]齐春宇.股票发行市场化的顺序——兼论核准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I):36-41.
[4]周彩霞、瞿金娟。保荐人制度在中国股市蜕变为寻租制的经济学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2):86-92。
[5]李曙光。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2015(5):3-13。
股票发行制度与IPO融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