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科技竞争力是某地区一定时期在科技领域所达到的先进程度的综合反映,是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科技基础,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竞争力成为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评价与构建,有利于判断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地方了解本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竞争力评价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综合测评。对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反映一个国家科技系统的功能全面性和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强弱。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更迫切地需要经济、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科技资源,以有限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争取尽可能多的产出。随着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从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角度,可以利用商业版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R语言(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等,并选用较先进的数学模型方法开展评价。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等数学方法和评价工具。10679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从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提出国际竞争力概念开始,陆续有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层而的科技竞争力概念界定:许晓雯认为科技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杨广青等认为产业科技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某特定产业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科技进步,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刘勇从空间角度认为一个地区所有企业在该地区以外的市场竞争力的总和构成了该地区综合的对外经济竞争力,即区域竞争力;陈光潮、张辉、韩建安认为,科技竞争力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能力。
WEF与IMD在国际竞争力框架下提出国家科技竞争力概念,并设计了国际科技竞争力测度的指标体系。按照他们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被分为381项,其中249项为统计指标(硬指标),其余132项为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意向性指标(软指标)。这些指标归纳为八大类要素,科技竞争力是构成国际竞争力的八大要素之一。而在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将国家竞争力的要素由原来的八大要素归并为四大要素,每个要素中包括了若干统计指标和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意向性指标,原有的与科技有关的要素被归并到基础设施中(在基础设施要素中科学基础设施要素共包括21项指标,其中有5项为调查指标,另外16项为统计指标)。
(二)国内研究状况
对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林哗、胡侠等(2004)在评价杭州等18个城市科技竞争力时将整个指标体系分为科技投入水平(人力、物力、基础设施)、科技产出水平(专利、论文)、科技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科技潜力(教育和科技素质基础);陈光潮、张辉、韩建安(2004)根据科技竞争力要素的作用、特征不同将区域科技竞争力划分为基础层次的要素、潜在层次要素和现实层次要素,基础层次要素是决定科技能力的基础要素,潜在层次要素反映科技将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要素,现实要素反映科技已形成的现实生产力要素;艾国强、崔红曼(2000)将科技竞争力指标分为科学技术支撑要素、科学技术的基础要素、科学技术投入要素、科技产出要素、科学技术影响要素;姚建文(2003)用科技活动投入、R&D活动投入、R&D活动产出三大要素来评价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游光荣、狄承锋(2001)认为科技竞争力包括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基础设施水平、科技产出水平;张欣,宋化民(2001)比较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科技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认为科技竞争力的构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科技支撑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程度、科技潜力;李冬琴、李靖华、吴晓波(2003)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环境四个方而构建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竞争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