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非常多,并且各因素相互之间关联性复杂;在不同的人员组织情境之下,各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强弱也会不同。从菲利普.科特勒(P.Kotler)提出顾客让渡价值(Delivering Value)并阐述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起,国外对有关员工满意度的理论研究就开始了。Hoppock (1935)认为影响员工满意度的要素除了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学历等)外,还包括工作量、工作条件和领导方式等,他更多地是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物质层面定义员工满意度。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后,主要围绕员工满意度的测量与评价问题展开。Friedlander(1963)从社会环境和员工的心理动机出发,认为社会及技术环境、自我实现、被人承认等因素是员工满意度测量的文度。Vroom (1964)认为是员工对当前工作状态的评价。Smith,Kendall,&Hulin认为有五个因素:工作本身、报酬、晋升机会、上司公平、同事关系。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Herzberg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Locker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自主权、个人价值观、工作压力、工作期望、自尊和性别等的个体变量等等。到目前的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所研究的影响因素来看,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大体分为:工作本身、工作压力、工作条件、年龄、上司、晋升、福利、智力挑战、奖赏公平等多种影响因素。
3、员工满意度的测量方法
员工满意度不同于生产力、离职率等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它是员工内心的感受,无法直接测量,需要借助间接的方式进行测量,目前国外关于员工满意研究的测评方法主要有单一整体评估法、结构和非结构式问卷法、指导式面谈等。以Brayfield和Rothe编制的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和MSQ量表最为出名,从管理、工作本身、公司群体等多个方面对员工满意度进行测量。
(三) 国内研究成果
尽管国内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依旧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我国学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员工满意度进行研究,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学者们所采用的方法差异也比较大。并且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也仅限于最近的十几年。这些研究的主要成就包括:2001年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谢永珍,赵京玲在《企业员工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模型》一文中[10]、2002年北京大学的陈畅在《认识员工满意度》一文中[11]均提出了员工的满意度共包括五个方面共 16因素,它们分别是“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工作认可度,薪酬公平感,事业成就感,晋升机会);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工作合适度,工作挑战性,责任匹配度,工作胜任度);作人际交往的满意度(信息开放程度,合作与和谐的程度);工作背景的满意度(工作空间质量,工作配备齐全度,工作时间制度,福利待遇满意度);企业总体满意(企业的了解度,组织参与度)。”
2002 年华中科技大学的袁声莉在《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12]一文中采取了单一整体评估法,调查和个别访谈了 22 家企业,对与员工满意度密切相关的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企业因素都进行了分别研究,研究结果集中在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
满意是一种态度,企业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原因受到个体的差异的影响,员工满意度不仅仅受企业发展前景和总体经营状态的影响,还受相关工作因素和员工个体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存在细致的差别,需要通过调查对具体因素加以确定。 员工满意度调查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