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宗教人类學看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命观【2453字】

时间:2023-02-20 12:57来源:毕业论文
从宗教人类學看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命观【2453字】

[摘要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


[摘要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一视同仁。平等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境界,该思想对于提升人类的个人素养。维护人权平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历史。社会进步都有深刻的影响。<论文网/p>

[关键字宗教人类学;佛教生命观;众生平等观。

英国功能派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文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之心灵的反应等问题之研究。“[1]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人类学不是对宗教理论进行形而上学的归纳。解析,而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及相关文化体系的深刻洞察,是把宗教与人。与社会相联系,从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出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着力阐释不同的宗教象征意义,揭示人类社会和人性有的东西,全面理解和阐释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现以佛教中的平等观“思想为例,论述宗教性的意义系统对于社会行为主体的经验和实在的形塑以及对其行为过程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宗教教义中都包含有一定的平等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在所有宗教的平等思想中,佛教的平等思想最深刻。彻底和广泛,同时也最具包容性。正如宋代高僧清远所言:若论平等,无过佛法,惟佛法最平等。“[2]

佛教的平等“一词,是梵文Upeksa的意译,简称等“。佛学大辞典的解释为:对于差别之称。无高下浅深之别曰平等。“[3]平等“一词是佛教的常用名词,在佛教经典中使用十分广泛,是佛教经典的基本术语之一。佛教从创立之日起,是以一种争取根本平等的宗教而出现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平等观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伦理的伦理原则之一,因而这种平等具有最彻底性和最广泛的涵盖性。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平等观一直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从历史上看,宗教的平等思想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过促进作用。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许多复杂。棘手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佛教的平等思想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平等的生命观投射教育公平问题。

人类作为一切动物的高级生灵,不但应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愿受到别人的伤害,也应该怜惜其他有情的生命。护生。惜生。关怀生命成为佛教中最大的善。

2009年4月,一个即将年满15岁的河南洛阳孟津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的学生雷梦佳死亡了。缘由是与同年级其他班另一个女同学打架,班主任组织全体同学以投票的方式决定雷梦佳的去留。26个同学让她离开,12个同学再给她一次机会。但此后小梦佳再也没有回到学校,三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似乎“是采用了一个更加开明。开放甚至民主的方式决定孩子的去留,但忽略了最为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__公平。倘若社会。学校。老师都怀有教育平等。对孩子和学生一视同仁的平等理念,争取做到有教无类,那么,雷梦佳的悲剧就很有可能避免。特级教师霍懋征在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一个学生是教不好的。他从教60年,从没有丢下过一个学生。

二。以众生平等的生命观调适社会中不和谐的交往环境。

佛教平等观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和伦理准则,对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佛教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以等级。出身。贫富论人的高下。贵贱,而是强调看重人自身的道德高低。智慧的浅深。修持的素养。人生的境界。佛教所持的这种理念,其目的是教化人类体认生命尊严的广泛意义,在心灵和精神中建立牢固的富有文化教养的状态。数月前,国内发生了多起幼儿园儿童被害惨案,很多民众发出疑问:中国社会是不是生病了?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本文尝试理出一些内缘。外缘。

(一)社会衡量成功的单一显性标准。

仅从物质水平上评判成功与否,这种判断成功的价值观念是单一的。畸形的。这样的社会风气一经形成,人们做事就会越来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应当与否的最后衡量底线,敬畏之心自然就会失去,只剩下上紧发条向钱进“。有些人在打拼过程中自感前途无望,认为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徒劳,不会得到回报,乃至家人都有可能遭到牵连。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人极大的恐慌,焦虑。绝望心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棘手问题。

(二)时代的巨大变化使一些人内心严重失衡。

从犯罪分子的特征来看,以30多岁中年男子居多。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一直处于比较动荡的年代,经历了社会的各种重大变迁。他们对这个时代。社会存有太多的不确定感。与其他年代的人相比,他们有时会感到生不逢时,觉得社会不够公平。不够公正。

在这个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快节奏时代,有些人会被时代的列车甩下,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如果能给他们多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矛盾。对立。冲突是可以缓解的。当贫穷升级成了贫困,令他们感到维持基本的生计都有困难,陷入生存困境,长期得不到最起码的人格尊重,其形成扭曲变态的自卑心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如果人人都拥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就会认为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先天或是后天的差异,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自我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所以,无需自卑,也不必轻狂。傲慢;扶贫济困,大使善心;完善心灵,提升人性。这样便可以以平衡协调为处事的准则,提高生命的素质,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摆脱紧张。孤独。迷惘。烦恼的缠缚,保持轻安。活泼。自然。纯净的心态[4]。个人修养好了,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整个社会提供一剂良方,而每一社会。每个国家和谐了,整个世界自然也随之进入和谐状态。

从众生平等思想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宗教人类学研究致力于宗教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的发挥,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宗教人类学的进步。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其合理成分,用来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努力开创一个真正的人间极乐世界“。

[参考文献]

[1]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唐中毛。月印万川__佛教平等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3]丁福宝。佛学大辞典[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4]单纯。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从宗教人类學看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命观【2453字】: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4028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