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10418字】

时间:2023-03-08 13:00来源:毕业论文
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10418字】

儒家对于慎独“之学的极端重视是众所周知的,大学。中庸力主君子必慎其独“自不消说,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中亦大讲君子必慎其独“。宋明理学中直


儒家对于慎独“之学的极端重视是众所周知的,大学。中庸力主君子必慎其独“自不消说,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中亦大讲君子必慎其独“。宋明理学中直接讲慎独“二字。郑玄注中庸,把慎其独“解释为慎其闲居之所为“,朱熹则认为独“是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比朱子。阳明乃论文网至最讲慎独的刘蕺山还要厉害。最近慎独之学又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郑玄和朱熹对于慎独“的注解引起了争论。(尤其是梁涛。钱逊。刘信芳等先生专门著文讨论,见简帛研究网:www。bamboosilk。org)窃以为理解慎独,在大学,中庸与简帛五行之外,眼光须放在四处:一是慎独二字的本义;二是其他著作对慎独的讨论;三是与慎独相关的其他思想;四是郑玄。朱熹以外的训诂。今不揣浅陋,申述一二,就正于有道。

一。慎,顺也。重也。思也。诚也,认真之意。两端之间须慎“。

慎有谨慎,慎重之意,但谨“与重“之间还是有微妙差别。先儒多把慎“训为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云:慎,假借为顺。“顺之中又有重“的意思,也就说看重乃是顺遂的前提。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位上关天命,下关民生,要慎重对待,马虎不得。墨子·天志中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孙治让闲诂:慎与顺同。上下文屡云顺天意。“实际上,顺天意“乃是重天意“的结果,即对天意要认真对待。荀子·成相:请布基,慎圣人“,杨倞注:慎读为顺。“实际上,慎圣人“就是重圣人“,或如郝懿行所言是诚用圣人“,也就是要真心尊重圣人。逸周书·度训: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孙诒让斠补:慎当读为顺,顺慎音相近“。实际上中非礼不慎“;即中非礼不重“,也就是如果没有礼的话,中“就不会有重要的地位,或者说其重要性无法体现出来。

慎“训为重“,也是有来历的。荀子·非相:宝之。珍之。贵之。神之。“杨倞注神之“:不敢慢也。“尔雅·释诂:神,慎也“。郝懿行尔雅义疏引杨倞注:不敢慢即慎矣“。不敢慢“正是看重。认真的意思。可见慢“乃慎“的反义词。王念孙就是以贵之。重之“解释荀子·非相所说的贵之。神之“。(王引之尔雅述闻引,见经义述闻卷二十六)尔雅·释诂:神。弼。崇,重也“。王念孙等学者认为,重“即尊重之重。轻重之重。(同上)可见以重“训慎“是没有问题的。(又敬慎常常连用)

所谓的小心或者谨慎,其前提必是看重。慎“又从心“从真“,以现代汉语的认真“二字解释最贴切不过。这并非笔者的杜撰,而是可以引经据典的判断。玉篇·心部:慎,思也“。方言卷一:慎。思也,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思“本身就是认真。谨慎。慎重的态度,但侧重于心“,也就是侧重于认识方面。而慎“又有真“或诚“的一面。诗·小雅·巧言有予慎无罪“。予慎无辜“之语。毛传:慎,诚也“。俞樾群经平议:慎。真,古通用。“论语·学而载曾子之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刘宝楠论语正义曰:尔雅·释诂:‘慎,诚也。’说文:‘慎,谨也’。‘诚’‘谨’义同。“礼记·檀子又载曾子之言: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这都是在说慎终之事。“即对入殓和下葬等丧葬事宜要认真对待。诚心诚意,而不能繁衍了事。虚情假义,这样老百姓的德行就能变得厚道了。思“与真“(诚“)合而言之,即认真“之意。在具体涉及到慎独“的训诂时,郝懿行。王念孙等人正是以诚“训慎“。(详见下文)

慎与不慎,往往会引起极端相反的结果,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系辞上)所以说两端之间须慎“。淮南子·缪称:诗云:‘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善大矣。“(慎德,毛诗作顺德)

二。独,特也,人所没有而己独有之个性。两端之中见独“。各家均言独“。

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这大概不是独“的本义。因为犬虽然不群,但狗仗人势“是最没有独立性的。正字通·犬部:独,猨类。似猿而稍大。猨性群,独性特。“

独和特同义。广雅·释诂特,独也。“庄子·齐物论: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这是魍魉质问影子为什么没有独立的操守。成玄英疏:特,独也“。礼记·礼器:天子无介,祭天特牲。“陈澔集说:特,独也,礼记·礼器圭璋,特“。陈澔集说:玉之贵者,不以他物俪之,故谓之特,言独用之也。“尔雅·释水:大夫方舟,土特舟“,特舟即独舟。

独“用于人事,可以从知行两个方面专讲。独知。独觉是指人的认识能力,而独立,独行则是人的行为方式,概而言之个性即为独。“儒家之外的各个学派,对独“都很重视。淮南子·氾论:必有独用之听,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也。“吕氏春秋·制乐: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俱舍论·分别世品第三之五颂曰:独觉增减时,麟角喻百劫“,论曰: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道教也非常重视独觉“:仙师独觉,闭迹山水“。(符载:庐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铭,见文苑英华卷七九〇)易·大过:君子独立不惧。“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淮南子·兵略: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王阳明更是认为: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咏良知四首示诸生)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答人问良知二首)。(见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独知“,用大学中的话说,就是自明“。方以智,魏源等晚近一些的思想家对独知也很重视。

同样是独“,也可以是独断,独裁,以至于成为独夫“。书·泰誓:‘独夫受,洪惟作威。’荀子·臣道: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荀子·正论:诛暴君如诛独夫“。法家就是主张独裁的。韩非子·外储说上:独视者谓明,独听者为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从下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也是从独“的角度来理解君主尊贵的地位,只不过这种独“更看重德“,而体现于礼。

有没有个性,能不能独“,是和一个人的处境没有关系的,或者说有个性的人应该超越自己的处境,不在乎独处还是群居。韩诗外传卷一:故中心存善而日新之,虽独处而乐,德礼而形。诗曰:‘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从也。’“荀子·儒效也说: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感,穷处而荣,独居而乐。“有人追随有人掺和。混杂在一起,反而有害: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害在有与,不在独也。“(慎子·德立)礼记·儒行对特立独行“作了非常精当的说明: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故而,独“应该是指人所没有而己独有的个性“,这一点将在下文继续讨论。

显然,独“指向两端的,独知。独觉而独立。独行是一端,抛却自家“而沿门持钵“是另一端;独觉而觉人。独立而立人是一端(详见下文),独断。独裁而成为独夫“是另一端。换言之,在两端“之中,我们才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个性,乍看起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三。慎其独“,最终是慎其诚“,即认真其个性。

关于慎其独“,在大学和中庸之外,荀子·不苟篇的申述更为详备,并且和诚“紧密联系: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君子养心莫善於诚“一语,刘台拱已经注意到了慎其独“与诚“的内在联系。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一语,杨倞注:慎其独,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郝懿行曰:此语甚精,杨氏不得其解,而以谨慎其独为训。今正之云:独者,人所不见也。慎者,诚也;诚者,实也。心不笃实,则所谓独者不可见。“郝懿行强调:推寻上下文意,慎,当训为诚。据释诂云‘慎,诚也’,非慎训谨之谓“,他认为‘慎’字古义训诚,诗凡四见,毛。郑俱依尔雅为释。大学两言‘慎独’,皆在诚意篇中,其意亦与诗同。唯中庸以‘戒慎’‘慎独’为言,此别意,乃今意也。“王念孙也同意用诚“来训慎“,但对郝懿行的说法提出了修正:中庸之‘慎独’,‘慎’字亦当训为诚,非上文‘戒慎’之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则慎独不当有二义。陈硕甫云:‘中庸言慎独,即是诚身。’)故礼器说礼之以少为贵者曰:‘是故君子慎其独也。’郑注云:‘少其牲物,致诚恳’。是慎其独即诚其独也“。王念孙同时认为凡经典中‘慎’字,与‘谨’同义者多,与‘诚’同义者少。训诚训谨,原无古今之异,唯‘慎独’之‘慎’则当训为诚,故曰:‘君子必慎其独’,又曰‘君子必诚其意’。礼器。中庸。大学。荀子之‘慎独’,其义一而已矣。“(见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第三,又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八·荀子第一。)

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一语,杨倞注:不能慎其独,故其德亦不能形见于外“。俞樾认为:上文云:‘致诚则无他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所谓独者,即无他事之谓。唯仁。唯义,故无他事,无他事是谓独,故曰:‘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言不能诚实,则不能专一于内,不能专一则不能形见于外。杨氏未达独字之旨,故所解均未得也。“(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第三引)

荀子·不苟的这段话以及清儒的训诂对于完整理解慎其独“的意涵非常关键。显然,慎其独“是一个非常有概括性的范畴,独“的前提是诚“,未独之前,要致其诚“(诚则独,致诚则无他事),已独之后,就要慎其独“(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慎独达到的效果是不依傍于他物(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慎独的本质是顺命“,慎独所达到的境界是天德“。诚“是处理好各种关系。取得人格尊严的基石。慎“非常必要,独“不断要落实为行为(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慎“是认真的态度和方法,诚“既是慎的出发点,又是慎的最终对象,不诚则不独“,在这个意义上,慎其独“就是慎其诚“。但是,诚“不能是空泛的。没有着落的,最终要体现为活泼泼的个性_独“(不独则不形)。慎其独“就是在致其诚“的前提下顺应“那个独,看重“那个独。守住“那个独。操心“那个独_总而言之,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个性。慎其独“不是要增加负担,而恰好是不讲条件。不假外求,轻装前进,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荀子·不苟)。

正如王念孙所言,慎其独“在荀子。大学。中庸。礼器诸篇中意涵是一致的,通过下文叩其两端而问之“的讨论,我们会发现,即使在五行。淮南子等书中,慎其独“并无二义,就是要认真保持自己的个性,只不过在不同的语境中,指向不尽相同而已。

四。多与一(内与外。近与远)之间须慎“,独指内心的一以贯之和不偏不倚“,而非内心的专一“。

郭店竹简及马王堆帛书五行中都引用曹风·贰胞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人,其仪一兮。“的诗句。炊啪椋殖粕p⒉脊龋郧橐浴岸馈敝疲蛔杂?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等)的巢内,由寄主代为孵化,并喂养幼鸟,但是胱优那酌芄叵挡⒉灰虼硕苡跋臁;蛟弧胞鸠有均一之德,饲其子旦从上而下,暮从上而下,平均如一“。(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卷下)显然,均一“(这种解释在古代被普遍接受)与专一“是有重大区别,甚至是根本对立的。

说苑·反质也引用这首诗来说明一心可从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的道理。晏子春秋多处讲到晏子对一心可从事百君“的解释,都是指自己的个性并不因为君主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三心不可从事一君“。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乎影,独寝不惭乎魂“。(外篇)面对自己的影子并无惭愧,独自睡觉并无惭愧。这里的独立“独寝“都是指君子的处境,而并非君子的个性,显然,需要认真对待,极力保持的乃是作为至内“的个性。这一点,从马王堆帛书五行中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

慎其独也者,言夫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

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独也者,全体也。

五行中所论的慎独就是要在内心之中把仁。义。礼。智。圣同等看待,不可偏废。(五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芤砸恍亩云咦樱鼍雍酰吧崞涮宥榔湫摹本褪浅骄咛宓牡滦校蛊湫囊灰怨嶂2灰蚓咛宓滦械淖贫疲膊灰蚨韵蟮淖贫啤!吨杏埂吩唬骸胺参煜鹿矣芯啪孕兄咭灰病!比绻选吧鞫馈崩斫馕3帜谛牡摹白ㄒ弧保墙峁褪恰耙恍氖乱痪倍豢赡苁恰耙恍氖氯被颉耙恍氖掳倬绷恕?

晏子春秋记载孔子对晏婴一心事三君“的做法先是指责,听到晏婴的解释后转而自我批评:语曰:‘言收于迩,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外篇)言收于迩,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是强调发自内心的言论,要超越距离的遥远,来源于自身的行为,不能被众人所遮蔽。郭店竹简成之闻之所言慎求于己“也是强调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个性,诉求于自己的个性,而不能舍近求远:唯君子,道可近求,而[不]可远借也。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而可以至顺天常矣。“(参见李零:郭店竹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刘宗周认为独者,心极也“。(刘子全书·学言上)心极即至内“。

这个独“,淮南子·谬称中称其为性“:

圣人在上,化育如神。太上曰:‘我其性与!’其次曰:‘微彼其如此乎!’故诗曰:‘执辔如组。’易曰:‘含章可贞。’动于近,成文于远。夫察所夜行,周公[不]惭乎景,故君子慎其独也。释近斯远塞矣。

最理想的状态是我其性与!“即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其次的状态是微彼,其如此乎“,即自己顺应百姓的心理。执辔如组“是说拿着缰绳如同拿着宽而薄的丝带一样。太戴礼·盛德描述了相反的情况: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譬犹御马,弃辔勒而专以筴御马,马必仿,车必败。“含章可贞“是说内心之中有条理,就可以保持中正。所谓的动于近,成文于远“正好和晏子春秋中言发于迩不可止于远“相互发明。察所夜行,不惭乎影“进一步指出首先要对得住切近的东西,最终还是指向君子本人或君子自身。缪称训接着说: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曰:躬弗亲,庶民弗信。“也就是只有发自内心,不惭乎影的言行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不惭乎影“,指不惭乎跟随你最近的那个东西,这是慎独“的结果,而并非慎独本身。

君子之独“就是君子的无待“。无对“和不二“,不讲条件,不依赖于其他,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寡,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即使是对自己的影子也不惭愧。缪称训中又说虚而能满,语而有味,被褐怀玉者。故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一心即独立“之心,不偏不倚“之心,而非专一之心“。这一思想来源甚早,周书·泰誓上: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显然,一心“切不可理解为内心的专一“。

礼记·礼器更以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来解释独“。玉器用不着布帛来装饰,就是它有特性“。君子慎其独“者就是君子要认真对待那个绝对“的东西,这个独“非他,即自己的内心“,发自内心的德行无下之物无可以称“,则地位自然尊贵。而把德行和地位捆绑“在一起,正是儒家的一贯思想。

庄子·在宥所言:独往独来,是谓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则是从行为方式的角度来讲独“。显示出道家对于个人独立性的极端重视。

对君子而言,独乃不二之知觉,无称之德行和不改之言行,概而言之,就是宝贵的个性,独而后贵,不可不慎。

五。诚欺之间须慎,不诚则不独

简帛五行云: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独也。“所谓的至哀“就是极端的悲伤“,纯粹的悲伤“,绝对的悲伤“,独一无二的悲伤“,总之,是出于至诚。自然而然的悲伤,这样的悲伤是君子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认真对待。

大学里的慎其独“就是诚其意“,具体地说就是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油然而发,毫不掩饰,不做作。不算帐(所谓不仁的人,不是别的,就是算帐的人。“梁漱溟: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四章)。大学中说诚于中,形于外“,荀子·不苟则说:不诚则可能,不独则不形“,不形“就是没有良好的形象,所谓的圣贤气象“,莫不是深造自得之形。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与草“的关系正如身“和影“的关系,风吹而草随,身动而影从,身正不怕影子邪,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慎独“。在君子看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并不算严,独处。独居并不算松,因为君子始终认真对待自己的个性,真诚无欺。所谓的诚“。所谓的不苟“,正是认真“的意思。

郭店楚简当中多处讲到修身与治世的关系:正其身,然后正世“(唐虞之道),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为恒“(成立闻之)强调统治者个人的表率作用,(参见庞朴:使由使之解,国际儒学研究第10辑)。正其身,求之于已“同样可以归结为慎其独“,君主有了独立不改的个性,百姓自然会跟从,也就是所谓的执辔如组“。

六。显微之间须慎,独在隐微中。

中庸里的慎独则侧重于戒慎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里的几个其“指代的都是君子“,自己的个性常常藏于自己不睹不闻的地方,习惯成自然而浑然不知,但莫见乎隐,莫显手微“,在下意识的言行之中,你的个性暴露与遗。这样一来,不是人虽不知而已独知之“,而是人虽知之而已独不知“,或如刘文英先生所言在潜意识的层面上,由于自我意识不能控制,一切善的成分和恶的成分都会暴露无遗。由此,每天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梦中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道德尽量做出客观的评价。“(刘文英:孟子的良知说与道德潜意识,国际儒学研究,第10辑,第231页。)所以要特别认真地对待,马虎不得。如果说已知“。已觉“之独“是指个体意识的话,那么不知“。不觉“之独“就是个体潜意识“。

可见,所谓的独“即指心。性“,又指言。行“,最后都指向君子自身,这种独“超越于君子是否独处,也超越于君子是否知觉“,只能以个性“言之。而慎独“的方法,概而言之,就是要叩其两端“如多与少,诚与欺,显与微等等,在极“和端“之中方能深得其独“,而没有多与少,诚与欺,显与微这样的两端“,慎与不慎“也就无从谈起。正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君子在各个方面都把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是所谓的不偏不倚“,也就是所谓的中行“。

七。君子慎其独“的意义

慎其独“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分别理解为慎其诚“。顺其命“。慎其心“。慎其性“。率其性“等等,慎其独“最终表现是率性而行“。如保赤子“。特立独行“。一以贯之“。独行而不舍“。独立而不改“等等,概而言之就是认真其个性“,这是君子之为君子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

儒家的三纲领八条目所反复申述的,实际上就是独觉而觉他_自诚明(性),独立而立人_自明诚(教),把个人的至善实现于天下的太平这样一个由近及远。由里及外。由少及多的过程。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立人“和达人“作为独立。独达的前提或条件,绝好地反映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中庸曰: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大学。五行。荀子也是从不同角度,以君子慎其独“为纲领,把这一思想具体化了

慎独之学“为宋明新儒学所力倡,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也有些可检讨之处。就慎“字而言。朱子以遏人欲于未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解之,可称之为遏制派“;阳明学派认为良知就是独知,独知是立诚“的前提,要小心保持,显然是张扬派“:

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

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传习录上)

刘宗周认为慎独不仅是工夫,也是本体:

人心道心只是一心,气质义理,只是一性,识得心一性一,则工夫亦一。静存之外,更无动察,主敬之外,更无穷理。其究也,工夫与本体亦一,此慎独之说而后之解者往往失之。(刘子全书·语类)

黄字羲总结刘宗周的思想说:

先师之学在慎独,从来以慎独为宗旨者多矣。或识认本体而堕于恍惚,或依傍独知而力于动念。唯先师体当喜怒哀乐一气之通复,不假品节限制而中和之德自然流行,于日用动静之间。独体如是,犹天以一气进退平分四时温凉寒燠,不爽其则。一岁如此,万古如此。即有愆阳伏阴酿为灾祥之数而终不易造化之大常。慎者,慎此而已。故其为说不能与儒先抵牾。“(刘子全书序)

黄宗羲在这里说到的作为造化之大常“的独“的确和郑玄。朱子等人的注解不同,却颇似庄子·大宗师所说的朝彻而后所见的独“: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刘宗周把工夫和本体合成一体固然痛快,却隐含着一个危险_如果把自己的独“当成宇宙的独“或者造化的独“就可能导致话语霸权,或良知自负“。而我们说的君子慎其独“具有边界的,即,当且仅当你在认真保持你的个性的时候,你才是君子,丧失了个性就堕落为小人(小写的人),把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则成了独夫。对于何缘独觉言不调他“的问题,俱舍论·分别世品第三之五给出了非彼无能演说正法,以彼亦得无碍解故“等八个理由,这种不调他“的独觉“可资借鉴。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君子叩其两端而慎其独“。

梁漱溟先生说:所谓人类智慧者非也,人心内蕴之自觉地“(梁漱溟:东方学术概观·绪论)独者人所人不知而自己独知之地也,即人心内蕴之自觉也。吾人一念之萌。他人何从得知,唯独自己清楚,且愈深入于寂静无扰,愈以明澈开郎。“(梁漱溟:东方学术概观·儒者孔门之学)他又说:慎独之‘独’,正指向宇宙生命之无对,慎独之‘慎’正谓宇宙生命不容有懈。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梁漱溟人心与人生第13章)在梁先生那里独“也有了本体的意义,也就是绝对“的含义,由此看来,慎独“一词还不能只局限于道德意义,而其中蕴含着形而上的追求。但五行。荀子。淮南子。大学。中庸之中都是讲慎其独“,也就是要慎君子自身的那个独“,故而还是以认真其个性“解释比较贴切,而且独“不仅包括知“,还包括行“,不仅包括个体的认知,还包括个体的实践,以及个体的价值判断(只是个好恶之心)。这样一来,个性“的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盖心学失于狂而理学失于涓,以认真其个性来解释慎独“则可以称为鼓励派“,一方面力求避免道德修养的过程成为压制个性的过程,使人望而却步;同时也不排斥谨慎小心的意思,防止空谈心性,狂妄自负。(慎之为谨,不烦训释。“王念孙:读书杂志八·荀子第一)

回头来看先贤对于独“的理解,朱喜的人所不知而已所独之地“要比郑玄的闲居“,进了一步,因为人所不知而独知之地“,可以是闲居“之时,而可以是在和别人共处之时。

如果把独“解释为个性“可能要比朱熹的解释再进一步,因为,个性“是自己所独有而人所没有的,个性“可能为别人所不知,也可能为别人所不知;可能为自己所了解,也可能为自己所不了解。总之,它包括了个体意识,又包括了个体潜意识,无论怎样,都需要认真对待,真诚无欺。故而,君子必慎其独。“

但闲居之所为“,己所独知而人不知之地“,以及己所独有而人没有“三者并不排斥,而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慎子逸文: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不能不弛一室于独居之余,盖人情每狎于私故也。“人情每狎于私“的情况正是常常发生而需要特别注意的,也正是道德修养的入手处。但道德修养终究不能停留在这一步,关键还是在于对自己的个性要认真对待。

总之,对君子慎其独“的考察,于学术史。于思想史,于德行修养。于文化复兴,皆有所裨益,不可不慎。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研究生院99级博士生

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10418字】: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4614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