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沈虹光“小人物系列”剧中的主流意识(3)

时间:2017-01-05 09:41来源:毕业论文
李老师 (爆发地)不,我不回去,不回去。[5] 李老师身上所承载的教化意义也很明显,显然这个人物也凝聚了作者良好的主观愿望,李老师同乐老师一样


李老师 (爆发地)不,我不回去,不回去。”[5]
    李老师身上所承载的教化意义也很明显,显然这个人物也凝聚了作者良好的主观愿望,李老师同乐老师一样,缺乏独立人格,是主流道德说教的宣传符号。这些老师教给学生的也只是学生守则上的那一套,诸如要诚实、团结、有同情心、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准则与口号,这些冠冕堂皇的道德准则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没有一点用,并不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形成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剧中郎经理的公园演出影响孩子们上课,他通过走后门,让剧团继续在学校周围表演,而我们的老师却只能无奈的叹息。《五(2)班日志》因宣扬了空泛的道德伦理而变成了一部主流说教的宣传品。
同样,沈虹光的下一部作品《寻找山泉》(1986)也洋溢着显性的主流意识。作品描写了革命老战士粟秉山携家眷回乡参加“革命暴动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因在会上目睹革命老区落后的现状和民众苦难生活而陷入内疚,进而寻找老革命战友的家属——七嫂的故事。
作品直接选用了与革命历史相关的两类人物——革命的主力军和革命群众。并展开了对老区人民苦难生活现状的描写,体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批判意。
剧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花子  (认真地看了看粟秉山的神情,想了想,安慰地)如今的事是比往日难搞,往日七哥手一挥,“跟我来”,大家都来了。如今的人哪,心里头好复杂。不怪你们,不怪你们。来,喝。
粟秉山 (夺下花子的酒杯):花子,你跟我说真话!你未必也把我当官家了?
花子   (定定地看着粟秉山,少顷,严肃地)说真话?
粟秉山  说真话!
花子    好,你听着!我是个什么人,你粟秉山最清楚。我这一家大大小小,和我一样,没多大出息,也不害人。我们出力气,凭双手,只图有一碗好饭吃。可是这些年,田越种越贫,山越来越荒,老百姓不是没有吃苦,不是没有流汗,可碗饭就是到不了口!粟秉山,我为你担心哪,我怕再打起仗来,你的队伍没处躲,没人给你送饭哪!
粟秉山  (好一会才发出声音)花子,(发颤地端起酒杯)来!我敬你这杯酒。”[5]
 花子与粟秉山的对话揭示了巨大的历史与现实矛盾,革命老区贫困的现状与当初革命者许下的“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们盖洋楼”的承诺如此对立,形成了的极大反差,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冲突让人不得不重新反思革命的目的。老区人民当初是像革命人一样受了苦,留了血,有军事装备的革命军队走后,他们在家被杀被烧,也没有向敌人投降。曾经的革命干部如今有了特殊待遇,老区人民却依然一无所有。作者本应对这一历史和现实矛盾着力批判,并对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深入反思,呼吁起人们对老区更多的关注,然而作者却承认了这种不公的合理性,放弃了为老区人民奔走呼号的责任,使本剧由一篇深刻揭示历史现实矛盾的剧变成了歌颂心灵美的剧。作者由粟秉山的情感忏悔引入对群众的歌颂。粟秉山曾动情地说:“有没有这样一份回忆录,专讲自己的过失,讲胜利中的失败、高尚中的卑下、坚定中的动摇,讲出自己真正的灵魂?”[5] 此处粟秉山的忏悔只是一个缓冲,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将主题引向对群众的赞扬:
“我到山里去见过许多这样的妇女她们丈夫闹革命走了许诺将来让她们过天堂一样的日子,这份许诺支撑她们忍受着最沉重的苦难,这许诺足以使她们把一切包括骨肉都奉献出来打起仗来跟她们要草要鲜血,搞起建设来向她们要钱要土地,一说修水库,千万亩良田就淹掉了,她们不会开口,即使牢骚,也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像山一样沉默,像水一样纯净”[6] 沈虹光“小人物系列”剧中的主流意识(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