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盛唐“以文为诗”风气探究以任华为例(2)

时间:2018-07-03 09:45来源:毕业论文
(一)以文为诗渊源 以文为诗作为诗歌的表现方式,最早可以从《诗经》、楚辞与汉乐府中可以寻觅到痕迹。赋、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三种表现手法


(一)“以文为诗”渊源
“以文为诗”作为诗歌的表现方式,最早可以从《诗经》、楚辞与汉乐府中可以寻觅到痕迹。赋、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作为表现手法的特点是:质朴无华,注重事实的表述与传达,较少形象思文,比较平直。显然,诗歌的功能除了感情的抒发外,还有事实的传达与陈述。赋在诗歌创作里出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诗经》到楚辞,诗歌的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秦惠民在《中国古代诗体通论》中说:“屈原吸取楚国民间语言与歌谣形式,加长了诗句,解放了诗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诗歌体制。其骚体诗的语言,以‘兮’字聚散为整,整散结合,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言形式。”[2]到了汉乐府,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了继续发展,在为数不多的古代叙事诗中,也存在着这类范例。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除去前两句外,全篇用“赋”体。虽然说《孔雀东南飞》通篇皆是五言句式,但是赋“以文为诗”这个的特点并不很突出,而《东门行》、《妇病行》则不但运用赋的表现手法,而且在句式上也有鲜明呈现。试看《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得及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裹。闭门塞牗,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所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这里,赋的特点不惟表现在内容的叙述与传达,而且句式上的散文化特点也非常鲜明。这种表现形式形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传统,但人们并不说这样的诗歌是“以文为诗”。我以为,这是因为中国诗歌在这些诗歌出现时,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文学形式判然分明之后,诗歌的句式日益整饬、越来越偏重于形象思文之后,人们的欣赏也越来越感到陈旧从而追求一种新颖的表现手法时,“以文为诗”作为一种悠久的传统,重新在诗歌中归来,就是一种必然。
(二)“以文为诗”的表现方法与特点
“以文为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它的特点是:诗歌的句式与声韵特点与习见的诗歌有很大不同,往往呈现散文式的句式,一改中国古典诗歌句式整齐、匀称的特点;与散文式的特点相一致,诗歌内容与风格也不再以形象思文为主,而是代之以侧重以传达、告知或陈述为主。这样,诗歌的面貌陡然为之一变,起到了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诗歌出现这一变化,既有文学发展的铺垫与准备在其中,也有人们对于诗歌审美不断追求新异的动因在其中。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先秦以四言诗为主、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为主、到了唐代,除了五言诗继续是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外,七言诗开始逐步发展,到了中唐之后乃至后来的漫长时期,成为古典诗歌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以文为诗”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在古典诗歌中也是逐渐展现并且不断发展,乃至成为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
总体来讲,古体诗偏重自然声韵,句式往往比较自由,散文化特点比较突出。自永明体新诗出现以后,古典诗歌对于诗歌句式与声韵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从沈约发明声韵的规律后,诗歌的句式朝着整齐划一的方向发展就有了新的理由。本来优尔朝文学就喜欢骈俪之文,四声对诗歌的对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沈约的“四声八病”,讲的主要就是诗歌句式不但要整齐划一,而且还要平仄相对。这种美学追求到了唐代,就实现了一个结果:律诗在初唐,终于走向成熟与定型。 盛唐“以文为诗”风气探究以任华为例(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6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