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李贽首先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他针对“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提出:“夫妇人不出间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 。从李贽的话可以看出他在关于男女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认为男女见识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的;换句话说,男女生来应该是平等,但应为后天的因素才出现男女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李贽还主张婚姻自由,非常赞赏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自由恋爱和结合,但是这种观点在当时是不被封建思想所容忍的。除了李贽之外,还有许多士大夫都批判传统的妇女观。如谢肇淛就非常欣赏和认同女子的才情,认为“妇人以色举者也,而慧次之。文才不章,几于木偶矣” ;而归有光在他的《贞女论》中也对传统的妇女观进行批判 。他们在妇女问题上都表现出积极进步的观点,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理论,主张婚姻自主、倡导个性解放。
明代中期以后,除了“异端”思想的影响外,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如利马窦、汤若望等来华,也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天主教主张树立一夫一妻、平等的观念,并且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虽然这些思想在当时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但是却影响了天主教的中国信徒,尤其在这些信徒中的受到礼教束缚的妇女们。她们信奉基督的大胆行为,可以说是对封建礼教的无声抗争和挑战。当时传教士为那些以自愿守贞的行为来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的女子成立了贞女会,她们让信教的妇女去探视病人,进行教育 。这也反映了这些信教的妇女改变了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积极参加到社会生活中的情况,使这些妇女能够了解外面世界,增长她们的见识,促进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女子在当时是少数的,但是她们的行为还是会或多或少得影响到其他女性,为妇女寻求自我解放拉开了序幕。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国这些“异端”思想还是西方外来的思想,都对明末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小说家,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他们对女子观念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婚恋观。
二、“在室女”的爱情观
婚恋关系是反映社会面貌的一个重要内容。明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将纲常伦理视为“天理”,男女婚嫁不一定要情投意合,但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在明初阁臣杨士奇的《东里文集》中就能清楚反映出来,如洪武年间抚州崇仁名儒刘元亨的妻子黄氏、山东监运使萧鹏举之妻郭氏都是名门望族,个个都是门当户对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着较强的门第观念,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农民都不愿意与工、商联姻。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女子爱情观念发生了变化。
(一)主张自由恋爱
从明代中叶起,冯梦龙、凌濛初等一批文人通过小说来赞赏女性追求爱情自由,追求性的快乐。在《绣屏缘》就明确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男女要自由恋爱,说:
你看父母作主,媒人说合,十对夫妻定要配差九对,但凡做媒人的只图吃得好酒,那管你百年谐老之计,信口说来某家门当户对,父母是老成持重的,只思完了儿女之债,便听信那媒人了。有时麻子配了光面,有时矮子配了长人。最可笑的,不是壮,定是瘦,穿几件新衣服,媒婆簇拥,也要袅娜起来,后来做一半载亲,一件不晓得,提起婢妾一事,便如虎狼心性,放出吃人手段,甚是利害。所以世上妻,只因父母做主,再不能勾十分和合。男要嫌女,女要嫌男 。 晚明市民小说中妇女婚恋观的变迁(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