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明清时期淮安府佛教寺庙研究(2)

时间:2023-10-06 09:02来源:毕业论文
54 一、绪论 (一)研究对象说明 本文研究的是明清时期的淮安府佛教寺庙,时间上上迄1368年明朝建立,下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空间上主要就是

54

一、绪论

(一)研究对象说明

本文研究的是明清时期的淮安府佛教寺庙,时间上上迄1368年明朝建立,下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空间上主要就是明清时期淮安府所辖的十二个州、县。分别是明清时期共辖的山阳、盐城、清河、桃源(今泗阳县)、安东(今涟水县)五县,另有明朝所辖的沭阳县、海州、赣榆县、邳州、宿迁县、睢宁县以及清朝所辖的阜宁县。

(二)选题旨趣

首先,明清时期,淮安府佛教寺庙得到了较快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地位、影响力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时研究寺庙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淮安府佛教发展的必要步骤。因此,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明清时期淮安府佛教寺庙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在江淮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保留下来的寺庙建筑也非常可观,通过研究这些寺庙可以尽可能地了解到当时寺庙建筑的风格、规制,进而了解当时淮安府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最后,学术界之前并没有对明清时期淮安府寺庙做过任何专题式研究,仅限于县志的记载和碑刻的简单记录。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应该是零的突破,这也是作者选题的最重要原因。

(三)研究综述

关于明清时期淮安府寺庙研究,目前在学术界尚不多见,专题式的论著尚未出现,仅在毛鼎来编著的《名城淮安丛书》卷六《名寺名庙》中对淮安的名寺做过相关介绍,但并未形成研究性的文字。专门性的佛教书籍和寺院书籍方面虽有所涉及,但也仅限于一般性的介绍。如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出版2006年版)中介绍了唐五代时期楚州的寺庙,对本文的研究借鉴意义不大。

(四)研究方法

鉴于本文选题为前人尚未涉足的领域,因此,笔者主要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互证,从而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

由于明清时期淮安府寺庙这一选题范围较窄,所需的史料有限,主要就是明清时期淮安府志以及淮安府所辖的各州、县的县志、州志。本文所用的府志主要是方志出版社出版,荀德麟点校版的《正德淮安府志》、《天启淮安府志》和《乾隆淮安府志》,各县志、州志则是来源于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巴蜀书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除此之外,一些碑刻、诗词文献也是本文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方面主要借鉴于各县、州艺文志。

二、明清时期淮安府寺庙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淮安府所辖的十县二州共有近800所佛教寺庙,部分记载不详的庙宇建筑未做收录,实际数量可能更多。现根据《淮安府志》及各县志、州志,对各县、州的佛教寺庙概况分别做如下辑考:

(一)山阳县

报恩光孝禅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郡治东数武,旧在观风门里,后迁于此,即祥辉旧基也。开山虎岩伏禅师创建。宋崇宁六年,赐‘万寿禅寺’额。政和增‘天宁’二字。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禅寺。十三年,改‘广’为‘光’。元末兵废。洪武二年,住持僧绍清重建。二十四年,城西地藏寺归并为丛林。永乐六年,都纲祖胜重修。”《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大致相同,后增“增建观音阁、僧舍、墙垣。洪熙、正统四年,奉敕赐藏经、宝鼎,都纲宝莹广增地基、阁殿、山门,东五十余丈,大门前隙地,南北阔八尺,东西长七丈二尺。隆庆年,僧官性真与徒觉霞同建。” 明清时期淮安府佛教寺庙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0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