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福楼拜本人,曾经有人运用人格模型理论,对其人格心理做了具体分析,即“福楼拜在外倾性方面表现为悲观厌世和孤独,以及生活的极度单调。” [4](P71)福楼拜曾写道:“我的人生再没有别的指望,除了在一张张纸上涂鸦,我觉得自己在穿越一份没有尽头的孤独……我既是沙漠,同时也是旅人和骆驼。” [5](P33)福楼拜的人格心理反应在爱玛身上,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生活环境,爱玛生活在索然无味的永镇寺,其次是她周围人的碌碌无为,尤其是她的丈夫查理,虽然深爱着她,但是个“连吻抱她,也是有一定程序。”的极其见解庸俗、无趣、易满足的一个人。她每天的生活在她看来没有任何起伏。爱玛是孤独的,从始至终她都是一个人。查理虽然爱她却不懂她的心;罗道尔弗知道她想要什么却玩弄她;赖昂胆小怯懦,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她;婆婆不喜欢她;没有人理解她的心,她其实始终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她被追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那些银行家嘲笑她;赖昂知道后躲得远远的;罗道尔弗刚见到她,待他热情,一提到借钱,立马变了语气和腔调。好不容易公证人愿意帮她,却也是以爱玛成为她的情妇为代价的。难怪福楼拜说:“我的可怜的包法利夫人,不用说,就在如今,同时在法兰西二十个村落受罪、哭泣。” [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福楼拜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作家人格、作家的悲观主义思想在社会环境的描写上、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人物命运的诉说上得到体现。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表现出来的悲观主义实则为爱玛的对浪漫主义的追求与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也是福楼拜个人的思想矛盾在其作品中的投射。《包法利夫人》展示了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法国社会风貌,英雄时代已经过去,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也已消失,活跃在生活舞台上的人物,在福楼拜看来是一群资产阶级凡夫俗子。浪漫主义的激情已经褪去,代替它的是鄙陋的实际生活。爱玛的悲剧与美丽在于她的反抗思想,而最终却反抗失败,作为早年收到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福楼拜又何尝不是?
论福楼拜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为例(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