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死亡”叙述的驱动力
对于死亡的感觉只是活着的人的一种想象,死亡的感受和过程就是一个迷,没有人知道死亡,认识死亡。传统文学中死亡是恐惧、悲惨、痛苦的,然而余华对濒死的想象性体验的详细解说,对死神这个神秘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死亡一部分朦胧的轮廓,给读者提供了独特的死亡体验。那么余华对死亡的描述这么细致入微,仿佛他自己亲身经历过死亡一样,这让我产生了疑问,查阅了他的生平我才了解到他这样热衷于描写死亡也是有原因的,与他小时候的记忆有关。从这种记忆中,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可以带来死亡和生存的乐趣。在激烈的市场上与人竞争,与邻居打架,获得的经验表明,这些描述是童年的脚印。在“现实”中,余华也很清楚的解读死亡情结。四岁,父亲经常对母亲提起死亡,影响了余华自己的童年,他直接表达,他说:“有人说,为什么福贵亲属最后都死了,我想这和我的童年的事有很大的关系。” [7]
五年的牙医生涯,使他与其他先锋作家不同,从文本中隐约可见鲁迅的影子,冷静的看待死亡,对死亡冷眼旁观。死亡是人类极端夸张的一部分,要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类似的漠不关心地诉说死亡,。医生在接触死亡时笔触显得异常的冷静,在写作时安静的无动于衷没有评论,这其实是符合作为一个医生的身份,冷静的看待。也许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真的可以感觉到死亡。倘若真如余华所说,出现在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的死亡,是出于他对死亡、对邪恶、对鲜血的痴迷,那么其叙述因而以一种令人惊栗的美歌颂了生命。那么余华对暴力、死亡、鲜血的如同梦魇般的叙述,却与三岛由纪夫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他是想从对暴力、死亡和鲜血的冷酷叙述中表达人性中更真实的东西。从而让人物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真实的本质,表明了他对于丑恶的批判和对于生命的呼喊。[8]
余华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外国作家,在这些外国作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川端康成、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9]可是中国作家中只有鲁迅一人。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血”其实就是治病的药。余华关于死亡的想象容易使我们想起卡夫卡的一个幻想的情节。余华与卡夫卡对死亡的敏感性是非常相似的,而对“死亡”慢热却如鲁迅,他描写的伤害和死亡是平静和冷漠的,描述的世界是充满血腥的死亡,能保持冷静不留痕迹,一片萧杀。
在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笔与年龄、背景和文学环境息息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中具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和动力,这其中包括莫言等作家的早期创作的“先锋历史上的”、三个层面同时生存。余华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写作方式,他的作品得到了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余华不像大多数作家,只满足表面的日常,他在真正的生活中进行残酷的死亡叙事,但叙事作为自己的基本方向,在显示的基础上会提高人类的残忍,由日常经验中出现障碍,以更大的自由的状态接近,在幻想和现实的问题中,对死亡有所了解。余华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死的问题。
余华重视通过痛苦和悲惨的故事对死亡意识进行表达,余华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所有死亡的表达都基于故事情节,余华的创作在历史面前的沉默之后表达了独特的主题,颠覆了中国历史朝代的英雄史诗中的故事,而是把主人公定为简单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能寻找到英雄,但有人们具有苦难的生活和让人深思对生命的理解。余华的风格表现出对死亡的冷漠,使用医生的眼睛描写死亡的问题,比传统文学更突出了冷漠感。余华描写生活的作品有许多血腥的描述,但余华认为,真正的血可以思考真理,真理在小说中的体现从来没有如此真实。余华冷漠的揭示苦难,但是他总是希望他能够表现真实的痛苦。中性的态度显示更多自我空间,如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冷静、客观地描写死亡,让读者在中立的描述中思考生命的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疼痛,然后留出足够的空间回味感受“生命”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余华作品中的死亡叙述死亡是对生的呼喊(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