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龙应台本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又兼具西方价值理念;既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理性批判者,也是一位笔触柔软关心家庭生活的母亲,她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的多重身份与日渐丰富的阅历,逐渐将教育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展现一位知识分子在教育领域的独特视角。90573
毕业论文关键词:龙应台;挫折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Abstract: Long Yingtai herself wa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value idea。She is not only a concern rational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a soft brushwork cares about family life of the mother, She has own unique view of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Her multiple identities and the increasingly rich experience help her gradually combining the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reality which shows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Long Yingtai;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曾任台湾文化部部长,提起龙应台,许多读者的第一反应是《野火集》中振聋发聩的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平地卷起龙卷风”横扫两岸,多数读者感受到的是她对社会现实不落俗套的理性思考和凌厉的批判精神,也常有人质疑当初那个口诛笔伐写野火的龙应台为何写作视角越来越小,怒目金刚为何变成了儿女私情?对于这样的问题绕个圈子从龙应台的童年说起。龙应台祖籍湖南衡阳,父母于1949年跨过海岸迁居台湾,她于1952年出生于台湾南部,在当时,她们一家属于“外省人”,什么是“外省人”,就是在1949年从大陆迁居到台湾的军方人员及家眷,他们住在“眷村”里。“眷村”是当时台湾一个特殊的现象,外省人住在眷村里,用篱笆简单隔开外面的世界,语言、生活习惯都不受本省人的影响,所以龙应台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同于本省人的,没有祖宅、没有田地、清明无需扫墓,只能住在公家宿舍里,因此她是没有故乡归属感的,“既然本来就没有一张属于‘乡’特有的蛛网,你的浪迹天涯实在就不令人意外了。从前便是孤岛,现在依旧是;现在是边缘人,从前也未尝不是。”[1][p295]所以龙应台选择只身前往异国留学,旅居欧洲,四处漂泊。她的经历她的视野不断开阔,批判的角度也逐渐向历史、文化纵深的角度去思考。
因此对于龙应台来说无论是写大社会,还是小家庭,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教育,不存在所谓的大小,这些取材角度都源自于一个出发点——人文情怀,从她自身而言所需的人文关怀。她不仅是一位笔锋犀利的作家、社会评论家、政府官员,也是一位极其温柔细腻的母亲,她关注教育,思考教育中缺失的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龙应台自己也曾说过:“如果说我知识分子的气质是往天上张望的,那么育儿经验就是我脚踩的泥土,没有这片泥土,我可能只是个浮夸空泛又自大的知识分子吧。”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本文试图从龙应台各时期的作品中挖掘其教育理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角度分析。
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础
(一)求学经历的对比视角
龙应台先生曾在《校训》一文中回忆道,她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校训是“穷理致知”,毕业后先后去了新竹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这三个学校的校训分别是“知行致远,重拾笃行”、“诚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弟弟是台湾大学博士,台大的校训是“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哥哥毕业于东吴大学,校训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1974年她奔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读书,校训是“谨守大自然的法则”,访问外校时发现哈佛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你自由”,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飘荡”。论文网 龙应台作品中的教育意识探析: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