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小姨多鹤》的原著和影视改编的比较分析从文字到影像(3)

时间:2023-10-28 10:09来源:毕业论文
这样的色彩镜头存在于小说中,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极大的视觉冲击,对读者探求人物心理和文本的哲理意味都能提供帮助。转换到在影视剧中,也

这样的色彩镜头存在于小说中,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极大的视觉冲击,对读者探求人物心理和文本的哲理意味都能提供帮助。转换到在影视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给拍摄过程中演员妆容、服装、灯光、布景,提供很多的参考意见。

3、口语化和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影视剧中的语言和小说的语言是不同的,演员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故事发展,因此为了让观众接受起来更容易,影视语言就有其特殊的要求。《小姨多鹤》中就出现了大量接地气的对话,读到这些对话,我们会觉得非常熟悉,因为这样的口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听,充满了生活气息,并且简单易懂,读到文字就能在脑海中自动转化为台词。小说中的对话还充满了东北地方味道,例如:

“有啥不乐意?生了孩子,就把她撵出去!”

“咋撵呐?”

在人物对白中,有这些随处可见“啥”、“哪”、“咋”、“呀”等语气词,这些口语化的对话是有味道的,使读者仅看见文字就能感受到亲切质朴的东北地方风情。

在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能鲜明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尤其以朱小环这一典型人物的对白最为突出。她的言语生动幽默,充满着东北小妇人特有的热闹和狡黠,让读者认识了她之后就不自觉地和张俭一样喜欢上这个连骂人都带着那么一股亲热劲儿的女人。如小环第一次出场,是因买多鹤回来而负气回娘家,张俭去接时,小环对着自己的母亲说:“穿新袄的那位是谁呀?咱请他了吗?咋有这么厚的脸皮呢?”这样一个东北小妇人所特有的聪明狡黠、幽默淳朴的气质就在三言两语间跃然纸上了。这样个性化的对话在小说中比比皆是,除了小环之外,话不多的张俭也有其鲜明的特点。他话不多,却简单质朴,从他的话里可以感受一个沉默寡言的东北男人温厚纯良的性格。

这样口语化和个性化的对话无疑又给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这样的台词确实能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改编后再通过演员的台词和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共同展现出来。同时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东北地方色彩很浓,在电视剧中我们发现几位演员的台词都很好地展现了这一地方特色,这也是非常考验演员的,在改编时应当注意。

4、 蒙太奇结构手法

“蒙太奇手法是一种展示剧情的艺术,通过对情节的分割和组合来制造悬念和高潮,富有节奏感”[6]。在小说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这样的写作手法,其中的一种作用就是制造悬念,例如在小说一开始,张站长家一出场,就提到了他家还有一个大孩,但并未交代大孩更多的信息,到后面我们才知道大孩在朝鲜战场牺牲的事。还有小环不能生育的事情也是同样的手法。这种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故事情节的穿插制造出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去探求事情的真相。论文网

蒙太奇手法的另一种作用就是带领读者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客观地来叙述事件的,极少带有主观色彩,“严歌苓就像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只是把事情的原委写出来放到读者面前”[7] 。因此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场景的切换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尽管没有直接写出,但通过人物内心涌现的画面也能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例如在表现张俭内心的矛盾时就有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在多鹤主动向张俭示好后,张俭脑中浮现的却是小环是怎样被日本人追赶,从牛车坠落失去孩子的场景。此处蒙太奇场景的运用,表明张俭内心深处虽然对多鹤产生了朦胧的情感,但却又难以放下对日本人的仇恨,因此他此时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复杂的。读者通过场景的切换,随着张俭的意识流入他矛盾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这样的镜头转换,我们在影视剧中也常常见到。小说中这样的写作特点与影视剧的蒙太奇手法完美契合,为电视剧的拍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小姨多鹤》的原著和影视改编的比较分析从文字到影像(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8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