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语序为“吾独不知自邪”,代词“自”做动词词“知”的前置宾语。)
②夫神者,不自许也。《庄子•盗跖》
(正常语序为“不许自也”,代词“自”做动词词“许”的前置宾语。)
③方存于见少,又奚以自多?《庄子•秋水》
(正常语序为“又奚以多自”,代词“自”做动词词“多”的前置宾语。)
④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同上)
(正常语序为“贵自而相贱”,代词“自”做动词词“贵”的前置宾语。)
⑤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骈拇》
(正常语序为“见自而已矣”,代词“自”做动词词“见”的前置宾语。)
⑥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庄子•天下》
(正常语序为“其为自太少”,代词“自”做动词词“为”的前置宾语。)
⑦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在上面列举的几个例子中例①——⑥中的“自知”、“自许”、“自多”、“自贵”、“自见”、“自为”的意思分别是“了解自己”、“赞扬自己”、“看重自己”、“为了自己”,虽然“自知”现代汉语里仍然常见,但它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自”放在动词前面做前置宾语。并且,我们也可以发现“自”通常是在一个动宾结构的词中做前置宾语。
其中例⑦比较特殊,就是在这句中“有自”是一个动宾结构,“自”是宾语,但是放在了动词的后面,这样的例子在《庄子》有八例,而在同时代早期的《论语》、《孟子》中并未发现。
(二)“自”做宾语的分析
那么“自+动”的形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的呢?是从《庄子》中开始还是更早?我们从王宇的《先秦汉语中代词“自”的宾语前置》一文中可以发现同时期的其他典籍如《尚书》、《诗经》、《左传》中凡是“自”作宾语,都放在动词前面,一直保持“自+动”的格式,而“动+自”则是从《庄子》中开始出现的[9]。
我们通过对《庄子》中这一特殊现象进行分析,再结合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专著《汉语史稿》中指出“宾语前置句型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书面语中已经完成了从前置向正常语序的过渡,书面语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式只是一种仿古”,[10]我们大概可以从下面两个原因中推测出《庄子》在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式演变史上的所处的阶段:
首先,《庄子》成书的年代在战国后期,从整个汉语语法发展史上来说,它处于一个逐渐开始过渡的阶段;
其次,《庄子》中的确有一些现象跟先秦其他典籍比较起来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和先秦其他典籍一致的,比如几种常见的疑问句、否定句、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的条件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大变化。
因此,由“自”的演变情况我们可以推出结论:《庄子》处于宾语前置向正常语序转变阶段的前期。
结语 从《庄子》看先秦宾语前置句(7):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