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吴相洲老师主持的“乐府诗集分类研究”工作对《乐府诗集》的分类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乐府差异性研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代以来,南北朝乐府诗歌差异性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南北乐府的情诗研究成果尤多。南乐府现存近500首诗歌大致可以分为清商曲辞,杂曲歌辞以及舞曲歌辞。在这之中清商曲辞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清商曲辞可分为西曲歌,神弦歌和吴声曲三个部分共326首,几乎都是情诗。相较于南乐府数量如此庞大的情诗体群,北乐府情诗相对较为单薄,北乐府爱情诗歌的数量具体数字一直都有争议,较为可靠地数字为54首。虽然远不及南乐府情诗群体的规模,但其中夹杂的丰富情感和内涵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因为有着相当数量的南北乐府情诗,人们才从未中断过对它们的研究。其中王运熙先生[ ]从文献分析角度以及史料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南乐府情诗的思想艺术做了较为细致的说明。曹道衡和沈玉成两位先生[ ][P56]也就南北乐府的情诗群,从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及杨生枝,王运熙先生《乐府诗集导读》以及阎采平论文《北朝乐府民歌的南流以及对南朝文坛的影响》等等著作都从不同角度对南北乐府中的情诗差异性及其产生原因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但也仍然存在些瑕疵。总的而言,研究集中在对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新乐府辞系列诗,而忽略了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研究。此外,研究偏重总体把握,主要从音乐和方言实用角度进行研究,人为简化了乐府诗歌内容本身的丰富内涵,也缺乏对诗歌内容差异的研究。
针对其中的问题,本文决定侧重南北乐府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中的爱情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集中分析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清商曲辞、新乐府辞等大型系列诗歌的基础上,加入部分对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的研究。综上,本文决定从爱情诗的爱情观及其形成原因,表现方式来对南北乐府的差异进行概述。
一 爱情观及其形成原因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宋代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说过‘艳曲生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 ] 就是对南北朝乐府诗歌的艺术风格的总结。南朝乐府多清新绮丽,温婉柔媚,而北朝乐府大多雄浑朴质。爱情诗也不例外。
其中,南朝乐府的爱情诗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东晋,梁,齐三朝。“上层统治者开始大量采撷民歌,和声其词,创作新调,形成了以吴声歌曲、神弦歌以及西曲歌为代表的南方乐府诗群。”[ ][P38]在这些诗歌中集中反应了南乐府诗歌的总体艺术风格。就其中较为杰出的《子夜歌》系列,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反复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子夜四时歌》)等等,无一不是艳而不荡,在艳词之中透出清新淡雅之感。胡应麟就曾赞道“调存古质,至其用意之工,传情之婉,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P81]可见其突出的就是一个“婉”字。南朝乐府诗大抵是以五言诗为主,这也为后代产生的五言绝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短小精悍的诗歌,配以温容婉约,含蓄内敛的情意,形成了独特的南乐府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艳而不淫的描写,才使得甜腻的南乐府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南乐府爱情诗歌的风格形成原因和其所产生的地域和历史是分不开的。南朝是个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在西晋司马氏南迁之前,属于远离中原的地带。战略位置不突出,所以较少的遭受战火,使得南朝百姓在思想上呈现出一种柔弱性。此外江南自古富庶,即使在东晋建国后的南北军事冲突中,江南的城市文化也发展的十分迅速,民众大多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同时远离政治中心,所受束缚较少,爱情观相对自由,使得其风格偏于甜腻。不喜欢直白露骨,讲求含蓄,爱情观较为纯粹的集中在精神表达上。无论是“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歌三首》)还是“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子夜歌四十二首》)都是“人居两地,心发一处”的精神爱情表现。而诸如“腕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四十二首》)“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子夜歌》)等更多的表现的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形式。论文网 《乐府诗集》中南北朝爱情诗歌差异浅析(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