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类”不仅在古代写作中经常运用,而且在现代写作中写作者也经常会据事以类义。《文心雕龙·事类》篇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阐释了“事类”的含义,提出了运用事类的原则与要求,强调了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素养。
毕业论文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事类》91817
Abstract:"Event" is used not only in ancient writing, but also in modern writing。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Wen Xin Diao Long" is mainly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class",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applying things, and emphasize the accomplishment of writing subject。
Key words: LiuXie;Wen Xin Diao Long;Event
《事类》篇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八篇。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事类”就被人们在“古事”这一意义上大量使用。[1](p22)到了魏晋时期,人们仍然继续沿用。汉代人提出了“事类”概念,并明确指出写文要“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2](P44)。在《文心雕龙》里,刘勰专辟《事类》篇,第一次对引事引辞的原则和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事类》篇中所提到的“事类”主要有两点内涵:一是引用古时候的事迹,二是引用古时候人们所说的话。简单说,一种是引事,引用历史事例一种是引辞,引用古书、古人的言辞。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刘勰指出引事引辞是写作者将各种历史事迹和言辞引入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中的东西。这些引事引辞应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表明自己文章的主旨。这种写作方法深刻的反映了古代写作的独特经验和理论。本文拟从写作学角度分析《事类》的历史贡献,并揭示其在现代写作中的意义。
一、“事类”的含义辨析
刘勰的《事类》篇对“事类”如何运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从写作学的角度探究其历史贡献,第一步则需要对“事类”的含义进行辨析。分析龙学届对“事类”所持有的看法,这对于更好的从写作学的角度探究《事类》的历史贡献有着重要意义。
(一)“事类”与“用典”
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在对“事类”这一概念定义时,大多将“事类”和“用典”或“典故”来相互比较。由此提出了两种看法,这两种看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又有差异。一种看法是,“事类”的概念就等于“典故”的概念;另一种看法则是,“事类”的概念要比“典故”的概念丰富的多。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辞海》定义“典故”为:①典制和掌故。②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一定义也被《汉语大词典》所采纳。[3](p12)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用典”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4](p32)这里的“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掌故等。在古代,“典故”有“典制”之义,即典章制度的意思。而刘勰所论述的“事类”并没有此义。
此外《辞海》中对“典故”的第二个定义是“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而刘勰指出“事类”的是完整的引用前人的成辞,用以说明道理的例子。他举了两个例子:胤国君引用了《政典》中的话作为讨伐的根据;二是殷帝王盘庚告诫臣民,讲到了史官迟任的话。不管是胤国君主去征讨羲和,引用了《政典》里的教训,还是殷王盘庚告诫国人的言辞引用的上古贤人迟任的言论。这里的所引之辞都是完整的引用了前人所说的话。朱星《文心雕龙的修辞论》认为刘勰《事类》篇所引箕子高宗之事以及《书经》上的古语,实在都算不得典故,他说:“主要是在组织上语气上,成为典故必须是压缩的一个词或短语或一句或在四六二句中,用一种代言体的口气说出”。[4](p8)就这很显然与《辞海》中对“典故”的第二个定义是不同的。据此可知“事类”和“典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上述提要的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 写作学角度看《文心雕龙·事类》历史贡献: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