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看当代秘书的言辞艺术(2)

时间:2023-12-19 22:54来源:毕业论文
俗话说忠言逆耳,普通人尚且如此,听不得受不得忤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更何况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呢?所以进谏一定要讲求艺术,一定要

俗话说“忠言逆耳”,普通人尚且如此,听不得受不得忤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更何况是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呢?所以进谏一定要讲求艺术,一定要有“门道”,历代皇帝都不喜欢纳谏,所以讲求劝谏艺术是首要之举。“秘书工作人员要给领导当好参谋,必须经常向领导进言。一般说来,进言应该直抒胸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也应根据领导者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4](p43)中国人讲话追求“曲径通幽”,尤其是劝说和纠错的时候,旁敲侧击,娓娓道来,不喜欢直言不讳,开门见山,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这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立体鲜活,还可以使文章表达委婉,削弱攻击性。

(一)以喻曲情 排比增势论文网

运用比喻能够更加的生动形象、鲜活立体,有利于说理叙事,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使读者易于接受,不产生抵触情绪。排比的运用则能够增强语势,造成铺排效应,让人易于信服。

文章为了劝诫太宗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要骄奢淫逸,所以要求太宗进行“十思”,但实在是浮泛无由,无从说起,如果空谈义理,必定会让皇帝不悦,心生厌感,所以魏征就在开头设下了两个比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5](p131),然后再点明所要说的道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p131)。紧接着写“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5](p131),用喻反折,进一步用否定的形式来强调观点。文章有了前两层的铺垫之后,直接对皇帝进行劝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5](p131)这里表面上是先扯得远了些,从自然现象说开去,实际上一开始魏征就设计好了谈话路线,用喻类比将义理隐藏起来,而后铺排力量,预备蓄势反攻,让皇帝一步步地认同自己,悄无声息地同化情感,实属高招。下文魏征同样通过比喻,换取认同和共鸣,君为舟民为水,皇帝和人民的关系正是如此,人民既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拥护帝王,也可以聚集力量推翻帝王,民为本国为重本是魏征想说的义理,却始终蕴藏在小小的比喻之后,巧妙至极。

整篇文章最出彩的修辞就是排比了,排比在魏征的笔下被挥洒地淋漓尽致,文中一共有十处排比句,从各个侧面劝谏太宗要进行“十思”,角度各异,周全细致。最后用“智”、“勇”、“仁”、“信”方面的人的表现来展示效果,从而使皇帝有其美好的希冀,说服皇帝,以便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

当代秘书也时常会遇到需要给领导提建议的情况,可以运用一些说服修辞,一是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一点一点地将道理揉碎说透给他听,使晦涩无趣的空理变得立体鲜活起来,使其通俗化,可以让人产生共鸣,使所提建议容易被接纳和信服。中国人讲话追求“含蓄”,作为一名秘书更加不能口无遮拦,直言不讳,无所顾忌,一定要委婉含蓄,曲情达意。二是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不仅能让说理清晰有条理,还可以铺陈蓄势,使所有的讲话内容体现一种共性,以共性炼个性,汇集一种建设性的铺排效应,最后使所提建议更有说服力。

(二)正反对比 说理通透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魏征不仅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地淋漓尽致,还用比喻论证锦上添花。  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已经运用比喻委婉地引出自己的论点,那就是“积德义”,然而作者在点明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反过来再说一遍,有人说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么做很容易弄巧成拙,使得文章一开始就显得多余和啰嗦从而引起皇帝的反感。魏征此举定然不是多余的,而是经过精心推敲和巧妙设计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5](p131)用三个否定的排比句再反过来铺陈一遍,告诉皇帝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话,就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家国存亡的根基就会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使用这样的正反对比的比喻论证用以警戒皇帝,既清晰生动,又有说服力。文献综述 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看当代秘书的言辞艺术(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97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