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实得利润 12427。947 207。13246
徽州盐商们本是与迁来的其它地区盐商们有着同样的政策待遇,因而又为何能兴盛至如斯地步呢?究其根本,全赖徽商们的聪明才智。
四、山阳地区徽州盐商的日常生活
在朝廷施行开中法时,徽商们要想获得盐引,就必须运送粮食到边境或者在边境地区屯田种粮,用粮食来换取,但采用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很高。相较之下,有着大同、太原地区,靠近着几大边镇的山西商人——晋商就有着很大的地理优势,他们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徽商,势头也比其更胜一筹。虽然在变法之后,晋商就不再占有地域优势,但徽商也并没有比晋商的优势更高。因此,对于刚刚迁入山阳这一陌生之地的徽州盐商们来说,想要抵抗晋商,以期繁荣昌盛,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加强乡族联系,以期繁荣昌盛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首先,徽商们在山阳建立了会馆,约定好每年春天在此聚会,联络情谊。迁移至此的徽商并非仅有一族,并且在明清这种消息相对闭塞,交通不甚便利的时代,若是仅凭“徽州”这一地域联系,徽商们很难连成一体,齐心协力地拧成一股绳来抗击其他地区迁来的商人。因此,徽商们仿照别处建立会馆的办法,首先在山阳建立了第一个会馆——新安会馆。会馆作为徽商们相聚的活动场所,除了“联乡谊”这一功效外,还可供他们在此收集情报,相互交流消息,为提高徽商地位而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其次,徽州盐商各个氏族之间相互通婚。在古代,通婚联姻一直是一种比较可靠而又可以快速稳定巩固关系的办法,一般两个家族在进行联姻后,也就成了“一家人”,面对外人时是会团结一致对待外敌的。根据地方志的记载,汪廷珍的母亲程氏“既归于汪,家世故业盐,号巨商”[14]55,汪氏原籍是徽州休宁资村,但到汪廷珍这一代时,已经改籍了,《淮安河下志》对汪廷珍的籍贯记载是“江苏山阳人”[5]318。由此可知,汪廷珍母程氏应为盐商程氏族女。另外,徽州盐商们不仅互相通婚,更是与官府要员建立了姻亲关系,叶淇谏言改开中法为运司納银制就有为徽商谋利的考虑。《续文献通考》中《盐铁》记载:“盐商皆其视识,与淇言:‘商人赴边纳粮,价少而有远涉之劳;在运司纳银,价多而得易办之利。’淇然之。”[15]358叶淇家族与徽商多有通婚关系,徽州盐商大部分都跟他关系很好[16]250。
通过以上两种办法,徽商们的乡族联系得到巩固,资源、情报,相较于山陕晋商来说,扩大了许多,这也就使他们多了一分超越与压制的力量。这时候,商人们的认同标准已经由血缘转为了地域[17]34,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开始形成,这样的好处在于,若徽商在山阳或者其他地域受到排挤,整个徽商帮会联手御敌,共渡难关。
(二)建立政治优势,以保专卖权
要想抗击山陕晋商、振兴自己的氏族,单单凭借徽商们相互协持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优秀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徽商们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1。注重结交官府要员论文网
明朝万历年间的盐政制度再次改革,出现了纲盐法,即政府先招募能够一次性支付八百引几十万斤盐的大商人,并编订纲册以固定这批富裕商人名单,只要是纲册有名者,就拥有了贩盐的永久性和垄断性,无名者不得加入。虽说朝廷对入名单的盐商做了金银财富上的限定,但各地的盐商中都不乏富有者,因此,徽州盐商们为了获取专卖权,就考虑到了交结官府要员这一方法。曾任浙江运副的程易不仅与漕运总督铁氏、南河总督徐氏、淮关监督某公交往甚密,还曾与含山王醒斋、临汾王文山、德清徐东麓、桃源薛竹居五老宴集于荻庄,称盛于一时。除此之外,程晋芳也交友满天下,甚至于在其死后,京城里还流传着“自鱼门先生(程晋芳)死,士无走处”的话语,曾任江宁知县的著名诗人袁枚“哭且奠”[5]390,为其撰写墓志铭——《小仓山房文集·翰林院编修程君鱼门墓志铭》:“士林下马,而棘刺不生也,君之坟也”[18];《冷庐杂识》也记载袁枚在程晋芳死后,“尝为亡友沈凡民司祭扫,三十年如一日”,“负五千金,往吊,焚其劵,且抚立其孤”。[19]429除了为程晋芳撰写墓志铭,其葬地葬费等都有朋友的“资助”,松太巡道章公攀桂赠其葬地,陕西巡抚毕公沅赠其葬费,海阳程鸿绪所辑《程氏所见诗钞小传》指出“毕秋帆制军经纪其丧,赡其遗孤”[5]392。 山阳徽州盐商的兴衰及影响(5):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