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泇河开通对徐邳地方社会的影响,也有几位学者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胡梦飞、宋仕香、邵明等人写作了《河道变迁与地方社会——以明清徐州段运河为中心的考察》 《略论明代泇河开凿及其对徐州地方社会的影响》 《明代泇河开凿与徐州地方经济兴衰的历史考察》 《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明清时期徐州地区为例》 《运道迁移与城镇兴衰——明代泇河开凿与徐州地方经济兴衰初探》等系列文章,探讨了泇河开通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泇河开通是徐州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同时促进了台儿庄、窑湾等运河城镇的兴起;论述了运河对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李德楠在《国家运道与地方城镇:明代泇河的开凿及其影响》中,论述了泇河开凿过程中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以及泇河开通后地方城镇的兴衰更替;除此之外,他以《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为基础,写成《河道变迁与城市衰落:<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解读》一文,论述了泇河开通与徐州地方社会兴衰的密切关系。陆振球在《古镇窑湾》一书中记述了窑湾在泇河开通以后的发展情况,刘倩倩在《明清时期运河变迁与古镇窑湾之兴衰》一文中,则论述了泇河开通对邳州窑湾镇兴盛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尚无以泇河对徐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的专门论述。
以上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充分地论述了泇河开通对保障漕运安全的意义,也探讨了泇河开通对徐邳地方社会的影响。但对泇河开通后徐邳地区的发展情况,学界则较少关注。本文拟以前辈学者的研究为基础,探讨泇河对其所流经的徐邳地区的影响,兼议泇河开通后邳州地方社会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
二、避黄行运与泇河的开通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泇河的开通,是明代治河方针转变的结果。为了使运河尽快通航,明初借用黄河水道作为运河,但黄河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对漕运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摆脱黄河的干扰,明代晚期开始转向“避黄行运”,由此促成了泇河的开通。泇河的开通,是“避黄行运”的成功实践,标志着运河进一步摆脱了自然条件的约束,将京杭大运河的发展提到更高的水平。
(一)明清时期对运河与黄河的治理
明代的京杭大运河,是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元代以前,历代定都基本在长安至开封一带,运河作为沟通国都与东南富庶地区的通道,呈东西走向。元代将都城定在大都,出于保障运输的需要,运河也随之变迁,元代将运河“裁弯取直”,变为南北走向。但是,元代运河的会通河一段,岸狭水浅,不能进行大宗运输,元政府转而试行海运,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在这一时期,运河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借助苏、浙一带的原有的江南运河体系运输四方贡赋,对于元代大运河以利用为主,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治理。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将首都迁到北京,保障京师以及北伐边防的粮食需求,成为新政府的一项要务。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明政府曾经采用海运办法,但海运风险太大,有时还会受到倭寇骚扰,难以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迁都以后,元代的京杭运河淤塞大半,如果利用已有的运河,就必须采取水运和陆运结合的办法,过分耗费人力物力。因此,对南北大运河的疏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重修京杭大运河的首要工程是重开会通河。到了明代迁都之时,元朝开凿的会通河已经严重淤塞,不能通航。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宋礼主持,疏浚从济宁到临清三百八十五里的河道。此后陈瑄任漕运总兵官,总管江淮一带的运河工程,整理河道,为保障运河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宋礼、陈瑄两人的努力,南北大运河基本实现了全线通航。《明史 河渠志》记载:“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钱塘)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1]3803,从此,东南漕船可直接由运河北上。 泇河开通与明清徐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