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其个人经历产生苦闷,就不能不提及鲁迅了,鲁迅的苦闷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经历。鲁迅儿时家境富裕,十二三岁时家道中落,没落子弟难为人,贾宝玉如此,鲁迅也是如此。此时他经历了众多人的议论、白眼,这也影响了他以后的观念。童年的不幸使得他对一切都报有怀疑,而为尽孝不得不放弃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自主权。朱安是鲁迅为尽孝道而不得不娶的旧式女子,她未读过书,二人无法沟通。家庭里又和兄弟周作人反目,事业上为了生计又无法辞职,必须在当时为人所辱骂的政府工作。在这之后,人到中年的鲁迅想要摆脱怀疑和苦闷,却又找不到社会和个人的出路。他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文学思潮之中,致力于笔杆子里改天地,努力同众人一起开拓疆土,他一手撑起了一片文学改革的阵地,为“志同道合者”遮风挡雨。信任他们,将自己的后背信任的交付给他们,带着他们冲锋陷阵。然而现实给他沉重一击。他努力呵护的青年同伴突然对他进行了攻击,他们一边消费着鲁迅的名声,一边为博成名不惮用最大的恶意去攻击鲁迅。这无疑给鲁迅以重击,产生的苦闷更不必细说。直至最后,使得鲁迅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鲁迅是经历了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摩擦的知识分子,深层意识里对改变是持有怀疑的。更何况现实也告诉鲁迅,历史好像是循环的,他看不到现实的出路。认为政权争夺也只不过是争夺地狱的控制权。这潜台词就是每一边都不是好人。他致力于改变却发现笔杆子无论如何也拧不过枪杆子,鲁迅懂这个道理,别的作家未必不懂,但鲁迅不像他们一样选择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正视它。这无疑使得鲁迅更加否定自己的一切,这种无力感和自我否定,使得鲁迅的苦闷贯穿了他的人生和创作之中。
可见,自我的经历是产生苦闷的另一大诱因,是属于作家们自身的内因。
无论是被动接受时代的压迫,在时代的反复折磨中产生苦闷。还是在经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后,被内心世界所反复煎熬,主动生出苦闷之感。毫无疑问,现代作家们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以及经历着难以想象的际遇,这两者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现代作家苦闷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二 苦闷的象征论文网
“苦闷的象征”意在表述“生命力受压抑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底,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1](P3)其中“苦闷”的意思是两种冲突的强力受压抑而生出的苦闷,“象征”意味着这种苦闷是指一切能呈现文艺的手法的集合。
在那个动乱和新旧冲突激烈的时代,苦闷似乎已经成为文人刻进骨血里的一种生存形态。这种生存形态,即上述所说的苦闷的象征,大抵可分为两大方面:即时代赋予他们的苦闷以及自身精神世界循环的苦闷。
在那个复杂的时代,新旧的冲突带来的时代苦闷几乎贯穿着近乎所有作家创作的始终。时代的影响,是现代作家苦闷的重要象征和表现形式。男女作家在时代面前,呈现的苦闷又有所不同。相对女性作家,男性作家更关注生存的苦闷,其中首推便是郁达夫。作为那个时代“零余者”的代表,留学日本的郁达夫尝尽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而忍受的辛酸痛楚。他渴望回国,但是回国后又有着更大的失望以及无法生存的苦闷。他的早期作品集中表达了留学生身处异国的苦闷心情。当时的日本总有部分人轻视中国人,郁达夫本身就内心敏感,再加上蔑视的眼光,他更是苦闷心酸。在之后的创作中,《茑萝行》更是鲜明地表达留学生难以生存的苦闷。小说写一个留日学生回国之后,挣扎了许久找到工作,终于将妻子接来A地同住。刚开始他们的日子过的温馨和睦。但是失业的恐惧笼罩着这个留日学生,再加上此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他更害怕失业。他烦躁、苦闷的心情无法宣泄,就拿妻子出气,但骂过之后又内疚自责。后来,孩子出生他担心的事情成真:他失业了。于是他天天在家酗酒,酒醉后大骂妻儿。妻子走投无路之下投水自尽被人救起,只好独自带着孩子回老家去了。前后创作的串联显然是对自己生活的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生存苦闷的一个缩写。郁达夫的生存苦闷是那个时代留学文人的缩影。在那个时代,作为文人大多借助笔杆去倾吐自己的苦闷。但是由于新旧东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使得时代的风向标改变的太快,文人的创作脚步往往不得不常常停下,无力而茫然的找寻突围的方向。毕竟,创作不仅是精神需求,更多的是维系一家人生存的重要支柱。生存,是现代男作家苦闷的最有力的时代象征。 苦闷的象征中国现代小说苦闷的叙事(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