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范畴,是贯穿于19世纪中叶至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主潮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虽然影响深远,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在荒诞作品的创作、接受方面,在荒诞范畴的研究方面等都相对滞后,作为对荒诞性表达得最为典型的存在主义文学,中国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相对欠缺。本文结合荒诞的内涵等,分析了萨特的童年生活对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荒诞性。萨特笔下的人物都是荒诞世界中痛苦孤独的个人,他们在荒诞、绝望的环境中再现着精神自由和选择自由。萨特的作品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的荒诞感。笔者希望通过写作本文使大家对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那么,荒诞究竟是什么?萨特的童年生活是如何影响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形成的?他又是如何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世界与人生的荒诞的?他对荒诞性的揭示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启示?本文将对此一一作出分析论述。
一、荒诞缘由
我们认为的荒诞是什么呢?《企鹅英语词典》将荒诞的本质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后生存的无目的性。”1而柳鸣九先生在其《20世纪文学中的荒诞》一书中则这样解释“荒诞”:“把所面对的现实理解为一种不合理状态,不符合逻辑状态的意识”。2因此,我认为,荒诞的东西必定是有悖于常理、不合逻辑并且超越人们的理性理解层面而使人们无法把握的东西。
那么荒诞又源自何时呢?其实荒诞由来已久,不管是在古希腊文学还是近现代文学中,荒诞在文学中的表现都屡见不鲜。例如,“坦塔罗斯式”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清楚且强烈地传达着古代人类对于世界困惑不解又惶恐不安的荒诞感受。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他那些荒诞可笑的行为鲜明地折射出了中世纪骑士文学对人的戕害。及至19、20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荒诞性在文学中大肆盛行,真正意义上的荒诞文学便应运而生。
20世纪为何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荒诞文学?原因相当复杂:从社会因素看,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大国之间的矛盾与对抗,资源、环境与人口问题的突出等,使20世纪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历史进步的观念产生了怀疑。从自然科学的因素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既使现代人舒适,也使他们逐渐感受到自身对工业文明的依附。科技进步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同时又激起了人们的贪念,而贪念的膨胀最终导致了人的物化,因此免不了成为物的奴隶的悲剧命运。从哲学或社会思潮角度看,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柏格森的神秘主义等都使人们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这些非理性学说否定上帝的存在,强调人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并由此激发了现代人对社会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寻。而正是由于现代人对社会现实的荒诞性和自身困境的尖锐性认识文系了这些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而当作家们广泛地感知、意识到这种尖锐性困境时,荒诞成为支配性观念便成为必然。
20世纪不安定的社会环境、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催生了荒诞文学的勃兴。因此现代派中的许多流派致力于表现世界的荒诞以及人生活于其中的无奈、悲愤、痛苦和绝望。在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中,人变成了大甲虫,荒诞不稽的情节背后折射的是荒诞的世界对人的异化,人生活于荒诞世界中的无能为力。在存在主义文学中,萨特及加缪将荒诞作为主题,并在其作品中予以表现。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更是将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以及《犀牛》等都是荒诞文学的杰出之作。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黑色幽默同样表现了世界的荒诞。代表作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塑造了一个个荒诞绝伦的形象,他们全都是荒诞世界的产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卡斯卡特上校,为博取功名而不择手段的谢思科普夫少尉,想脱离战争而又无法实现的尤索林。这一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论存在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性以萨特作品为例(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