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喻
暗喻与明喻相反,暗喻直接用喻体来形容本体。特点就是在不出现比喻词的情况下,直接把本体比作喻体。在《围城》中,暗喻也出现得很频繁。如: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6](110)
用“是”作为喻词,将人生比作大书,把人比作“书评家”,两个比喻连用,后者创造了前者,前者又能动地影响着前者,彼此相互制约和影响。喻体从“作者”变为“书评家”更是夹杂了作者本身对于人生的思考,人们大多徒发议论,未做实事却已写完书评,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嘲弄。
3、借喻
借喻一般是用一个事物作为喻体取代本体出现,比喻中没有喻词和本体的比喻。如用五根香肠来比喻张太太的手指,即写出其手指粗大肥腻之感,又将比喻使用得不着痕迹,贴切自然。在写苏文纨的待人姿态用“冰淇淋作风”来描叙,更是简单明了地写出苏文纨的这种故作冷艳的作风是易化的,全然行不通的。
4、迂喻
用否认的方式设喻,从反面衬托,[7]往往以“不是”、“并非”、“不像”等否定词当作喻词。如:
柔嘉道:“不是为了你,我今天真不愿意去。我又不是新进门的小猫小狗,要人抱了去拜灶。”[6](294)
这里用迂喻的手法,孙柔嘉用小猫小狗来比喻自己,表达出了她对于方家一家人对她的态度的反感。
5、交喻
交喻就是喻体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同一本体的比喻,从而使本体的特色更加突出一是先从反面比喻,再从正面比喻 ;二是先从正面比喻,再从反面比喻。[8]如方鸿渐在参加婚礼的时候,看着新郎新娘行婚礼的场景,先是将他们笑不出的表情比作上断头台的表情,紧接着又否定这个比喻,将它比作扒手惯犯被捉获的表情。反面设喻,形容新郎新娘的表情“不像上断头台”,“积犯相片的表情”正面设喻,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具体说明本体的状态,具有反复强调的作用,也从侧面说明了新郎新娘结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就像进入了婚姻的围城一般。还有很多比喻是采用交喻的手法,比如在刻画女人的眼泪时,钱钟书先生将先说女人的眼泪不像秋冬的眼泪那样刺骨,再将女人的泪水比作“清明时节的梦雨”突出说明年轻女人的娇若和泪水的轻柔,用细雨蒙蒙来形容女子的眼泪,标新立异,细细想来,又极有道理,韵味无穷。
6、强喻
强喻指的是通过比较的手法,抓住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征,用不如或超过一类的喻词来突出本体的特征。如方鸿渐惭愧时,作者用忘记国庆日和国耻日作比,来形容强调方鸿渐此刻内心的羞愧,用“洋铁罐”形容局长的口风,“比洋铁罐还紧”在比较中,突出了局长的口风之紧,喻体选择得恰如其分,比较的使用更是强调了局长的特点。文献综述
7、博喻
博喻是用几个喻体或者从多个方面来阐述本体特点的一种比喻方式,被为是“莎士比亚式比喻”《围城》中就用了很多博喻的手法来强调本意,突出本体的特征,深化情感的表达。
方鸿渐在月夜中,因为气氛的促动,意乱情迷之下情不自禁地吻了苏文纨。作者就采用了博喻的方法,连用三个比喻来突出这个吻的“分量轻”,“范围小”,送客时的唇抹碗边,宣誓时的嘴唇轻碰《圣经》,信女亲吻佛和教皇的脚趾,三个不同的场景,紧紧抓住共有的特性,来描述同一事物,具体的刻画出了方鸿渐亲吻苏文纨时的那种细腻的心理流变,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敬而远之的亲近”,寥寥数语将方鸿渐的复杂心理和苏文纨的一厢情愿表现得栩栩如生。唐晓芙因佣人的失误而错怪了方鸿渐,从而间接地终结了唐晓芙和方鸿渐之间的关系。可是,对于唐晓芙来说,方鸿渐是那样的难忘,作者也是连用两个比喻将那种失恋的痛苦比作“拔牙后的齿腔”,“拔树后的花盆”,巧妙的将唐晓芙失恋后的那种难以忘怀和失去的疼痛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方鸿渐去往三闾大学的路途中,因舟车疲惫入睡时鼾声如雷。赵辛楣形容方鸿渐打鼾的一段话,也是连用三个比喻,从风声到狼吞虎咽,再到将断的风筝线,打鼾时的微妙变化细腻的传达了出来,喻体的选择也是富于变化,可见钱钟书先生的想象奇特,深谙语言之道。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