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福州府学训导林伯,为按察使撰《贺冬表》,因“仪则天下”被杀。
当时有翰林编修张某,以直言被黜为山西薄州学正,照例为庆贺撰表,表中有“天下有道”,又有“万寿无疆”之句,太祖阅之而识其名,因怒道:“此老还谤我!”盖以其中“疆”字作“强”字,“道”字音同于“盗”,合之而为“强盗”,即命逮送法司,曰:“汝更何说?”张某对曰:“天下有道乃孔子之格言,万寿无疆乃《诗经》臣子祝君之至情,今谓臣诽谤,不过如此”。
纵观历史,开国皇帝实行文字狱政策的不只是明朝,还有清朝,而且清朝的文字狱比之于明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客观上来看文字狱这件事,不仅是朱元璋个人品性的缺失导致这一悲剧,它也是一种政治手段。从它打击的对象上来看,文字狱很有可能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专制统治,打击异己的一种工具。
不可否认的是,文字狱从侧面反映了朱元璋敏感自卑的心理,而经过明初文字狱洗礼的明朝知识分子心理也变得极其脆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知识分子们如履薄冰。
但国家还是要治理,秩序还是要文持。离开知识分子又是绝对不可能的。朱元璋一手打压知识分子,一手又利用知识分子。有明一代,一直坚持举行的经筵就是其利用知识分子的例证。所谓经筵,即于每年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每次经筵的讲官是从翰林院中选出的优秀人员,他们享有极其尊贵的待遇,即使是皇帝在经筵进行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凝神静听的状态,不可稍有不敬。而朝堂上重要的文官武将则都要去听课。讲官们也要尽心尽力的备好课,主要是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借鉴,但仍然归结到现实,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
这种复杂的程序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儒家的知识分子地位被抬得极其高了。他们可以在这种制度中找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变得自信起来。这就使我们看到明初的知识分子是经历着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一方面,他们动辄触怒天颜,招来杀身之祸;另一方面,国家又依仗着他们及他们所学的知识来治理这个国家,给他们尊贵的地位。经过100多年的忍受与妥协,摸索与历练,明中晚期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他们独有的性格与心理。这种心理因为妥协而显得麻木不灵,因为煎熬而显得敏感脆弱,他们噤若寒蝉,明哲保身。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现了海瑞、李贽、阎尔梅这样独特知识分子的楷模,似乎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 海瑞——传统力量的失败
1587年阳历11月13日,海瑞在其任所去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儒家学说中一种极高的精神信仰与追求,而海瑞也正是以其自诩的。他几乎用尽他的一生来践行了这句话。
今天我们来看海瑞,看到的多数是他的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质,是他死后只剩二十两甚至不够敛葬之资的高贵的精神。但真实的海瑞远比故事更加复杂,他还有超乎寻常的勇气。从他的书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他是一个不怕死,不怕强权,不怕罢官,甚至连皇帝也不怕的人,世间似乎没有什么是他怕的了。但是问题就在于此:一个人不可能无所畏惧,否则很可能失之于匹夫之勇。而对于精通儒家经典的海瑞来说,他也不可能不明白中庸之道变通的道理。但是他没有迂回,这可以看出他的过度自信的性格。在他身上最能体现他“过度自信”的事情就是向嘉靖皇帝上疏。这封上疏是古今罕有的。你会发现,即使是平级之间也很少有这样直接的指斥与揭露,更不必说臣子对皇帝的上疏了。在奏疏中,海瑞指出嘉靖皇帝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措辞尖优尔刻薄,唐突之处,世所罕见。在《治安疏》一开头他就写到:“臣受国恩厚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下面的话就更加直接了:“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遥兴可得而一意修玄。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膏脂在是也,而奢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最后他总结到:“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 这就是典型的海瑞:说他人不敢说的话,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最终嘉靖皇帝在震怒之下把他关进大牢,继续做着“虚伪自私”的皇帝。 海瑞李贽与阎尔梅从明中晚期的士人心理看明朝的灭亡(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