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文艺创作中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中女主角莎乐美是个极具个性的形象,在她对爱与美的疯狂追求中我们隐约看到了作家王尔德的唯美是求。“王尔德曾在狱中写过一封长信,在评价《莎乐美》时说它是‘寻求自我表现的作品’。”[2]如此我们可以说戏剧中的莎乐美至少带上了生活中王尔德的影子。如陈光霓在解读王尔德作品时评论莎乐美“是一个不受个体化权力纠缠、不臣服于理性化权力的个体。”[3]剧中莎乐美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美和求美的个体形象,她的如月之貌,纯洁无暇;她的爱欲之求,莫名而强烈。她对先知约翰的追求,对其美的认可与发现,看似毫无缘由,看似难以理解,使读者陷入迷雾但却发现她莎乐美迫不及待地冲出来,呼唤着个性与自由。剧中的她处处受到压抑和限制,精神上与行动上的受限让这一无助的女性急切地想要站出来,获得大众的重视。现实生活中的作家王尔德,高调地扬言自己要出名,果然他在生活中践行着他的宣言,遂使得他成了大众目光汇聚的所在。他做到了,其惊世骇俗的同性恋之举,及对艺术形式的狂乐追求和对道德加之于艺术的否定,都被打上“个性求美”的烙印,这让我们读者在欣赏莎乐美时不经意联想到极具“个性”的王尔德。不需要理由地站出来,也不希求获得他人理解的自我展示,这样的凸显自我只为求美。
如此,我们可以说莎乐美在剧中表现出的异于常人的美和对美的疯狂追求与王尔德在生活中的标新立异本身即是个性主体求美的戏剧化与生活化。莎乐美与王尔德在戏里与戏外的个性演绎本身就带上了“求美”的暗示。其中莫名的爱与美及追求,独特且极具个性,看似毫无由头的个性求美,或许正是唯美主义者迫切想要呈现的。作家个人如此,他笔下的人物更是如此,只为美,只为艺术。
(二)“本能主体”的唯美
感官美的表现是唯美作家倡导的,感官重在形式创造美感,在感官审视下形式美感又极容易转向欲望的放纵。声色的极速表达与欲望的任性随意表现在《莎乐美》这出独幕剧中,一如先知约翰与犹太国公主莎乐美,他们一出场就象征着美的出现,而二者的毁灭则是欲望主体放纵自我的结果。作者王尔德显然是要在一个短的时间断里用形式来实现美的声色表达,以此刺激受众。营造美感是唯美艺术家们从不吝惜的表达方式,观众在这种纯粹形式的完美搭配中完成审美。
莎乐美拥有公主的身份与容貌,文学剧本中对公主形象的塑造应用的词汇都用上了,现代词汇则可简略为白与美,如月亮一般孤傲地悬于上空。莎乐美作为一个美的个体出现,她自身的美及对美的渴求让她受到众人重视的同时又使她陷入死亡之途,美与丑在对立中统一于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一部分是感性的美,一部分是爱欲享乐的丑,“《莎乐美》的一个特点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不复存在。”[4]如果将人本身的复杂性切割,那么作为个体的人性部分与社会性部分便鲜明地划分开来,本能的欲望也就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而社会性的部分却受到时代的局限而难于认同。当莎乐美偶遇先知约翰时,读者随着莎乐美的言说视角,从先知约翰的头发到嘴唇,便发现感性形式下约翰独有的俊秀如在眼前。或许是出于本能感官审视下的感性求美,使莎乐美说出“我要亲你的嘴,约翰,我要亲你的嘴”[5],她大胆地无视社会性限制将爱欲示于人前,只为实现自我的本能欲求。欲望的呼喊在这里不断重复,升级成放纵,最后成了不带人性色彩的剥夺他人生命,纵欲成了享乐。面对银盘上鲜血淋淋的约翰的头时,她那释放欲望的吻也就变得让人难以理解。如此我们将形式求美下的颓废与享乐也归入本能主体的唯美。感性美的表达成了对本能主体欲望的书写,而感官享乐下欲望的放纵却也体现了唯美作家的消极颓废。 论《莎乐美》中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