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聊斋志异》中“痴人”形象探究

时间:2018-09-08 15:33来源:毕业论文
对《聊斋志异》中的“痴人”——情痴和物痴进行分析;从传统思想文化的角度、结合明末清初的思想文化特点进行解读。通过品味这些“痴人”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痴”的悠久历史

[摘  要]:根据蒲松龄所处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文化背景,笔者对《聊斋志异》中的“痴人”——情痴和物痴进行分析;从传统思想文化的角度、结合明末清初的思想文化特点进行解读。通过品这些“痴人”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痴”的悠久历史,剖析作者立足于儒家文化,将佛教善恶报应运用“痴人”身上,又糅合道教神仙鬼魅的特色,所体现出的思想文化特质。27987
[毕业论文关键词]:聊斋志异 情痴 物痴 思想文化
    蒲松龄倾注了大量心血编纂了《聊斋志异》,虽然他一直渴望通过考取功名来使自己名垂青史,但郁郁不得志的他始终保持着“雅爱搜神”、“喜人谈鬼”的嗜好,最终《聊斋志异》也同样成就了他,让世人见证了他的才华,并且《聊斋志异》也成为唐代以后文言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聊斋志异》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众多短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鬼狐意象,这一群鬼狐花妖神仙形象占据了聊斋学者很大一部分的研究视野。但蒲松龄笔下的的人物都透露出一股“痴”劲。由此痴人形象进入了研究者的研究范畴。很多研究者从痴人形象入手,来解析蒲松龄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所渴求的真性情。
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的短篇小说里,蒲松龄构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虽然这些作品的在文学上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有高下之分,但是瑕不掩瑜,《聊斋志异》中尤其是那些隐藏着作者自身经历,寄寓作者独特思想情感的篇章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体系中独树一帜,描写“痴人”故事的篇目就是其中一部分。学者们大多从蒲松龄的经历出发去品析“痴人”形象,却鲜少有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在这里,笔者将“痴人”分为基本的两类:情痴和物痴。并对情痴、物痴形象进行文化解读。
一、情痴分析
说到“情痴”,学者们最常研究和解读的篇目就是《阿宝》。《阿宝》一篇中塑造的“孙子楚”确实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塑造的“情痴”当中“独领风骚”的人物。在《阿宝》中,文章开篇就交代主人公孙子楚的痴状,被众人嘲笑“孙痴”。而在随后,孙子楚“往见媒而哗辩,自谓不痴” 。那作者到底是要表现孙子楚的“痴”,还是要澄清主人公自认为的“不痴”呢?随后文章中孙子楚在见到阿宝后种种情痴的行径便接踵而来。孙子楚先是“以斧自断其指”;再是“魂随阿宝去”;后化身鹦鹉……痴人孙子楚的痴行,使这个情痴最终用他的痴情打动了阿宝,抱得美人归。最后,孙子楚死而复生,并在“大比”中一举夺魁,且第二年还中了进士。蒲松龄为“情痴”孙子楚安排了一个众人羡慕的结局,其意图在“异史氏曰”中表达得特别明确:“性痴则其志凝”、“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世人都说孙子楚痴,而作者通过表现孙子楚不被常人理解的“痴”来突出他的“志凝”:突破自然常态,舍生忘死、心无旁骛的追求自己所爱。作者借助孙子楚“痴”的表象鼓励着青年们挣脱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幸福。
蒲松龄没有将《瑞云》中的贺生描绘成同孙子楚一般的痴态毕露的痴汉,而是通过贺生对瑞云那自始至终不变的专一情感,来塑造“情痴”贺生。瑞云在最貌美的时候并没有嫌弃贫寒的贺生,重情重义的贺生看到瑞云“丑状类鬼”时不离不弃,且“生情益笃”,故事最后蒲松龄借仙人之手使得瑞云重新恢复美貌。此外,执着于爱情的情痴在《聊斋志异》中还有很多,例如不谙世事,逾垣直至青娥闺房的霍桓;为了与阿秀接触,不惜买一堆无用之物的刘子固;甚至《白练秋》中的白练秋和慕蟾宫都可以称之为情痴。他们有着儒家文化宣扬的良好品质,同时又能突破理学的思想禁锢,大胆追求男女之爱,无视传统道德里的人伦纲常的限制,肯定人的情和欲。 《聊斋志异》中“痴人”形象探究: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26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