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孤独者》和《当代英雄》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2)

时间:2018-10-24 21:31来源:毕业论文
一.时代的产物多余人形象 (一)毕巧林 毕巧林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继奥涅金后出现的第二个


    一.时代的产物——“多余人”形象
   (一)毕巧林
    毕巧林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继奥涅金后出现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30年代贵族青年的代表。毕巧林是一位家境优越的贵族军官,他年少俊朗、才华横溢、精力充沛,身上有一种坚强执着的意志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和第一代“多余人”奥涅金一样,对现实不满,更不愿意与腐朽的农奴统治集团妥协,他渴望能改变这一切,然而现实中他的所作所为却与他的才智、理想背道而驰。例如,他用不正当手段煞费苦心地骗取了贝拉的爱,然而四个月后他就变了心,他的薄情间接导致了贝拉的惨死;在疗养期间,毕巧林为了接近自己的旧情人而假装追求梅丽小姐,这种无耻的行为却只是因为妒忌格鲁西尼茨基,他的自私和冷酷也深深地伤害了矜持而深情的梅丽,在和格鲁西尼茨基的决斗中将其杀死。他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也不怜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途经塔曼小城,他出于好奇去跟踪走私贩子,害得其中一老一小失去依靠,他也险些被抛进大海淹死。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力和意志都浪费在招惹是非、玩弄女性上,对生命无所留恋,最后由波斯归国的路上殒命。舒尔岑概括他们的特点是:“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边”,“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一边”的“多余人”[1]。
(二)魏连殳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的主人公。他早年就出外游学,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因此就被旧的传统封建势力视为“异类”,视为可怕的“新”,“仿佛将他当做一个外国人看待”[3],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他,他的处境非常孤独。然而魏连殳并没有向黑暗腐朽的封建势力屈服,他顽强地同黑暗社会的抨击做斗争,“喜欢发表文章”,“发些没有顾忌的议论”[2]。他又像“申飞”说的那样,他“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3](《孤独者》),看不到自己的亲人,看不到自己的朋友,看不到光明,他无处述说自己痛苦和愤懑,只能“像一匹受伤的狼”似得嚎叫。这也说明魏连殳其实内心是脆弱的,在面对小报的“匿名攻击”、学界关于他的流言直到最后的失业,他感觉自己“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面对自己的这种境遇,魏连殳竟是想用自杀作为反抗,不过转而又放弃了这种想法,“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而活下去”,这似乎像他对旧封建势力的宣言。可到最后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却做了封建军阀的顾问,他“已经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3](《孤独者》)。此时的他感到“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4]。精神上的“失败”换取了物质上的“胜利”,就这样在极度的孤独中死去了。 《孤独者》和《当代英雄》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48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