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西汉“抑豪”政策(3)

时间:2017-02-17 13:05来源:毕业论文
迁徙对象中包括重新崛起的优尔国贵族后裔,这部分人逐渐不自觉的向王朝政治靠拢。例如:冯唐,祖父赵人也。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郎


迁徙对象中包括重新崛起的优尔国贵族后裔,这部分人逐渐不自觉的向王朝政治靠拢。例如:“冯唐,祖父赵人也。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廉范,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为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这些人大部分的身份都经历了由贵族到平民的蜕变过程。直到西汉中期以后,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才消失。
    汉高祖在位期间迁徙关东豪族的原因:一是削弱东方诸侯王的地方势力;二是为了增强关中统治中心的经济力量;三是防备匈奴,白登之围以后,匈奴日益逼近成为一大忧患,迁徙豪族有屏卫长安的战略意义。
从汉初国情来看,对朝廷威胁最大的莫过于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这些人是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笼络人心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些被封的异姓王的根基主要集中在关东地区,高祖排除阻力,采取强制迁徙,直接目的是削弱东方诸侯,并增强对关东地区的政治控制。另一方面,自从战国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关东大族广泛从事于私营工商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土地资源,人口众多,经济成就高,将他们迁入关中,可以为关中地区带来巨额财富,增强中央统治中心的经济实力。正如古语所言: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文景之际,“顺民之情与之休息”成为此时的治国方略。《盐铁论•复古篇》说:“往往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家,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之权”[5]。豪族获得迅速发展壮大,然而此时由于中央政权与王国的冲突日益表面化,而诸侯竞相徕民以自强,其所盛养之“客”多是豪杰游侠一类,他们投靠诸侯王来求得功名利禄。淮南王刘长“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予财物爵禄田宅,爵或之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梁孝王刘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诸侯王国成了关东地方势力的“避风港”。
但是,“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随着诸侯领地日小,权势日弱,他们基本上丧失了保护各种社会势力的能力,更不用说为豪族阶层、游士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了。因此,豪族地方势力也就再度成为中央王朝“重点关注”的对象。
    (二)汉武帝时期的“抑豪”
汉武帝实施对豪族势力最严厉打击的做法:
1、继续通过强制迁徙手段,抑制豪族社会势力的发展
史载: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者茂陵”。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武帝以来,王国问题已不再是王朝政治中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弱枝”应主要是针对关东地方社会势力而言的。对于这一点,武帝时期的中大夫主父偃一语中的:迁徙关东豪杰兼并之家于关中,可“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2、通过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政权及豪族势力的控制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之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部内之郡县,并以“优尔条问事”。这优尔条是: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优尔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很明显,第一条是直接针对地方豪族的,第优尔条也与强宗豪右有关。这当中,第一条主要为了限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其经济膨胀后危害地方;第优尔条则是防止豪族势力与地方官吏结合干扰地方行政。 浅析西汉“抑豪”政策(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08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