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过程正是一个反“自动化”的过程。当受众作为一个读者存在时,已经接受了文学作品当中的全部内容,并形成了对该作品的牢固印象。当受众作为观众时,其在作为读者时所形成的对该作品的印象依旧存在。这就导致了如果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完全一致,那么观众必然会觉得影视作品无聊乏,从而失去观看的兴致;但是如果改编的影视作品完全脱离了文学作品,那么观众会觉得情感上受到了欺骗,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抵制影视作品。因此,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必须要适度的引入陌生化理论,运用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台词语言、叙事语言、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加工。一方面要打破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牢固印象,重新构建新的影视文本形象,使其产生新鲜感,另一方则要依托于原著,赋予文学作品新的解读视角和新的审美价值,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观众。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中的语言陌生化现象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语言可以扩展成为艺术语言的层面,可视为一种听觉与视觉文本的结合。”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一个将书面化的语言转化为立体的,可以用眼睛、耳朵来直观感受的艺术语言的过程。作品的内涵不再由读者自己从书本的字里行间体会,而是由编剧、导演、演员等第三方的共同演绎来呈献给观众,这样的改变过程中必然会令所有的读者对自己所熟悉的作品产生一种“陌生感”。由于被改编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有着较为广泛的读者基础的作品,在将其改编为影视剧时,怎样把握这种“陌生感”的尺度就是作为重要的一项改编原则。
(一)台词语言的陌生化
影视剧主要分为画面和声音两大要素,画面依赖于剪切和拼接来叙述故事,声音则依靠语言、音响和音乐来叙事抒情。台词在影视剧当中,以语言为载体,对画面进行补充和深入介绍,与作为背景的音乐、音响相呼应。同时,台词还作为彰显人物性格、情感、情绪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影视剧中最不可或缺的存在之一。
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台词语言的陌生化,通过调整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节奏乃至细微的语素差别,来精准的定位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形象。从而使得一个人物,原本在不同读者心中所不同的形象得到了一个荧幕上的具象化的统一。编剧利用陌生化的语言艺术手法来对小说人物的形象进行二次塑造,台词让改编后的影视剧在忠于原著主线的基础上也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吸引力,使改编后的影视剧在叙事上更加精彩纷呈,从而获得观众的关注。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中的台词语言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语体、修辞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
1、语体的陌生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有两种语体,分别是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作为书面语言,句式结构较为严谨、复杂,有着严密的语言逻辑,讲究语言的规范运用,往往会较多的使用长句。而口语作为人们生活中口头表达、交流的语言,在句式结构上比较松散、简单,不讲究语法的规范性,关联词语用的较少,有时甚至没有关联词语,多使用短句。
影视剧中的台词语言属于口语中的一种,其基本的要求就是直白、简洁、通俗,力求让所有的观众都能明白台词要表达的内容。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也不例外,这些影视作品的台词同样追求简练、明了,很少会像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有较多的艺术修饰。观众在观看影视剧时,注意力集中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感情的发展、纠葛,台词语言则只起到了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作用。观众缺乏对台词语言的审美和体会。 《狼图腾》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中的语言陌生化现象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