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以上三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原本平淡的故事内容充实饱满,引人入胜,更揭露了这些人物的病态精神状态,对封建腐朽思想蚕食人们灵与肉的批判,以及对外来糟粕的文化的反感,老舍尝试用文字的力量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一、成长环境对其人物塑造的影响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会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不断磨练成长。有时候家庭因素甚至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不可磨灭的的影响。
(一)家庭变故的影响
老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在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在某一年与八国联军巷战中阵亡了,这件事对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的社会非常动乱,老舍在自述中写道:“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1]就这样母亲依靠瘦弱的身躯支撑一大家子的生计,全家都住在贫民居住的大杂院,里面住的都是赤贫的劳动人民。也正是这些童年的经历,让他认识了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他十分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这为他后来写作品提供了真实社会背景。也正是这些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为他塑造人物形象和整合故事情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母亲教导的影响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光有物质外壳是不够的,还需要精神意义上的感悟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关于这一点,老舍是十分感谢自己的母亲的,在他的自传中老舍曾说到:“我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教师吧 但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2]不难看出,母亲带给老舍的更多的是关于生活与生命的体悟,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他作品中充斥着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所以,他才能将简单的市民形象写具体写活。 论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