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字共有70个。它们是:鄯、 、 、邰、 、邠、豳、扈、 酆、鄏、鄻、鄭、 、邙、鄩、郗、鄆、邶、邘、 、邵、鄍、鄐、 (鄇)、邲、郤、郉(邢)、郇、 (鄋)、鄦、鄎、郹、鄧、鄒、鄾、郢、鄖、鄘、 (那)、 、邴、邿、郯、郚、酅、酁、鄑(鄑)、郜、鄄、鄶、邧、郔、郠、鄅、 、郰、郕、 、酄、鄣、邗、 、鄫、郭、郳、 、 、郱、鄬。
第三类是属于郡县的邑部字,共有3个,它们是: 、邪、郣。其解说体例是:×,××郡。比如:邪,琅琊郡。
第四类是属于县级的邑部字共有52字,其解说体例一般是:×,××有××县。或者×,××县。比如:“酇,南阳有酇县”“鄚,琢郡县。”“鄗,常山縣。世祖所卽位,今爲高邑。”这类字是数量上仅次于表示郡的字之后,具体有:酇(鄼)、 、郿、郁、鄠、鄭、郃、 、邽、鄔、祁、鄴、 、邯、鄲、鄃、鄗、鄡、鄚、郅、邟、郾、郟、郪、郋、郢、 、鄢、鄳、鄞、鄘、邡、鄮、 、邛、鄒、邞、酈、鄂、邔、邾、郫、 、鄨、酃、郴、 、 、鄱、邳、邞、郚。
第五类是属于乡级的字,其解说体例一般是:×,××地××乡。比如:“ ,京兆杜陵鄕。”共有19个字,分别是: 、 、郝、 、 、 、郓、邼、 、鄛、 、 、 、 、 、郈、郂、 、 。
第优尔类属于亭级的字。其解说体例一般是:×, ××地××亭。比如:“郙,汝南上蔡亭”“ ,左馮翊陽亭”。共有9个字,它们是:邮、扈、 、邿、郞、酅、郙、 、 、 。
第七类的邑部首的字多为地名,共有25个,它们是 、邭、酀、邱、邩、鄝、邨、 。另外还有属于行政单位“里”的郋、属于行政单位“聚”的鄏、属于行政单位“部”的部,属于行政单位“渡”的郖、属于行政单位“丘”的鄈。
原始先民起初在给事物命名的时候,一般是约定俗成的,但是后来随着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为地名命名也就有了一定的规律。这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该地域的某种感情以及该地区的文化观。
关于《说文》邑部字地名的命名规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共八类:因故国(邑)为名、因山为名、因水为名、因人物或事迹为名、因地形为名、因物产为名、因对称为名、因迁徙为名等。
同时,汉字结构和组合规律蕴涵着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
三、《说文•邑部》字形分析研究
《说文》里的小篆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第一次由政府参与的对文字进行的改革。“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与秦文不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7]
小篆与之前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相比,象形性消失,已完全符号化,其主要的特点是线条婉转圆匀,字呈竖势。由于经过政府主导的人为规范,基本上一字一形,异体字减少。从造字方式上来说,用象形、指事、会意的方式所造的字数减少,形声字所占的比重增加。
(一) 字形的造字方式研究
我们分析《说文•邑部》的181个正篆和6个重文可知,181个正篆里面,只有邑和从反邑的一个字是会意字,其他179个正篆都是形声字。6个重文里面,有4个会意字。这4个会意字的解释如下:
1,“邦”的古文是 從㞢田。“ 盖 之伪。” [8]之適也。所謂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從之土。 《说文解字》邑部字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