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云南“建水陶瓷”的历史发展和问题研究(2)

时间:2019-10-16 19:49来源:毕业论文
基于对现有资料和考古实物发现的资料,笔者尚未看到西汉后到宋以前的建水陶瓷出土实物与文字记载,材料出现断层。本着对历史史实负责的态度,以下


基于对现有资料和考古实物发现的资料,笔者尚未看到西汉后到宋以前的建水陶瓷出土实物与文字记载,材料出现断层。本着对历史史实负责的态度,以下从宋开始串联其发展过程。
(二)宋元明清至民国陶瓷业发展过程
1980年文物普查中,云南省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带头人杨大申先生对碗窑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大量堆积的古代陶片,青花盘底朱砂书写有“元”字样。经鉴定为元代早期,另外还涉及有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的大量陶瓷器物。参照葛季芳先生对云南玉溪窑遗址的考察结论,推算印证了建水窑“宋代就开始烧造瓷器”这一说法 。得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这一结论。其历史背景如下:
1、宋元时期
宋代受长江黄河流域古陶瓷文化及其窑口的影响,建水出现釉瓷青釉和白釉,建水窑和苏家坡出土的刻印花青瓷片、碗、壶等与始于晚唐而在宋代大量生产的河北境内的"定窑"、浙江境内的"龙泉窑"产品很像。这些产品被推断是宋代青瓷,并且仿照北方民窑形状纹饰制作。
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青花技术传入建水,提高了建水青花瓷的烧制技术。据1994年版《建水县志》记载:“笔架山之有碗花石,昔江西景德镇人尝购以饰瓷器”。景德镇青花瓷为元初期就开始烧制,分为进口青花原料和国产青花原料,国产青花指景德镇人来建水购买碗花石(青花釉原材料), 并带来技术指导,对建水当地陶瓷业起到了推进作用。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时期,西亚国家波斯(今伊朗地区)发现更好的青花原料,因其品质较好,而建水当地青花二氧化钴中含铁量高,成色偏黄,被西亚青花料所代替。
建水有座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文庙,文庙中第五进庭院中的棂星门上有四棵金柱穿屋顶而出,左右柱头上各镶有青花瓷罩,其罩顶有蟠曲的青龙各一条,下绘青花云纹、海水纹和花卉纹,高出屋脊两米余。此物出自于建水窑所产青花瓷,形成木穿屋顶而不腐坏的高水平建筑形式。其质地与装修风格与1980年杨大申先生对碗窑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的青花盘底朱砂书写有“元”字样相同,该青花蟠龙瓷罩为文庙精品庙宝,代表建水独具特色的古窑在元时期该片区最高的制造水平。与此同时,由于火葬的流行,元朝时期建水窑大量生产火葬罐,从陆续出土的墓葬罐说明,宋青瓷元青花成为主要产品,满足当时火葬制度要求,陶瓷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此时是一个兴盛时期。
2、明清时期
中国自商鞅始明确重农抑商政策,加之明代实行“海禁”、后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手工业商业均受到抑制,但并非完全被杜绝。明代商业也有小范围进行,后期不仅水运,也有民间陆运。万历年间《野获编》记载:“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余初怪其脆,何以陆行万里,即细叩之,则初买时,每一器物纳沙土及豆麦少许,选数十个牢束缚成一片,置之沙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 。商业贸易促使人口流动,而人口的流动带动先进手工业在其他各国的技术传播和交流。与云南接壤的各邻国在未于中国进行贸易初也用蕉叶为食器 ,与华人市后 ,渐用瓷器。中国陶瓷改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物质生活用具方式。1830年《出使暹罗、交趾》中记载:“适于家庭应用之粗陶,是暹罗(今泰国)人烧造,但普通及较好瓷器,是大量输自中国”。说明我国出口的陶瓷器质量高于邻国,到了东南亚地区其价比常加十倍,是清朝时期中华文明向东南亚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 云南“建水陶瓷”的历史发展和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09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