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论文语言虽然简短但是气势十足,刚劲奇峭,例如《答司马谏议书》。司马光是当时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在神宗熙宁三年二月写的信中,认为增设推行新法的官吏是“侵官”,变法图强是“多事”,整顿财政是“征利,而坚持改革是“拒谏”。王安石在回信中逐一反驳。一开始就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对司马光的责难回击说:
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谤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理直气壮,在变法问题上寸步不让。反驳对方的四个论点时,所费笔墨极少,一语破的。并且反戈一击,批评保守派人物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又以古代盘庚迁都引起百姓朝臣反对为例,进一步表明他改革的决心。最后郑重声明“如君实责我以在为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毫不含糊的拒绝了司马光的责难,充分显示出其胆识和魄力。就像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荆公文是能以品格胜者,看其人取我弃,自处地位尽高。” 故其辞锋犀利,笔力峭拔,气势刚劲,确实有文如其人之感。
(二)多种多样的论证方式
王安石政论文的论证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比喻论证、借古喻今一类的常见手法,还是通过重新阐释先秦诸子经义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
比喻论证也是文人较为常用的一种论证方式,王安石自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在《材论》中他反驳“人之有异能于其耳,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 这一观点时说: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乃其引重车,取夷路,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伦绝勒,败筋伤骨,不会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及也。
王安石并没有长篇大论的摆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找其要害打了个比方,让对方来解释,以静制动,这个比喻论证用得令人佩服。
王安石政论文中还有少数是全篇为喻的,即全文都表现出一个寓意,较为典型的是他的《芝阁记》。文中讲述了芝在不同时期的遭遇,真宗时,因为“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之士不辞辛苦以求之,于是身价倍增;仁宗时,却“销藏委翳于蒿藜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 全文通过以芝为喻来表现对士的命运的感叹,寓意深刻,就像林纾说的:“不是为芝而发议,一眼专注人才之显晦及王道之兴废耳。”
古人常常以史实论政,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王安石也不例外。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
唐既亡矣,陵夷以至五代,而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阻而不见,在位无复有君臣之义、上下之礼者也。当是之时,变置社稷,盖甚于弈棋之易,而元元肝脑涂地,幸而不转死于沟壑者无几耳……昔晋武帝趣过目前,而不为子孙长远谋,当时在位亦皆偷合苟容,而风俗荡然,弃礼义,捐法制,上下同失,莫以为非。有识固知其将必乱矣。而其后果海内大扰,中国仅有江左者,二百余年。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