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3.处罚的力度问题 9
4.管理范围问题 9
5.执行力度问题 9
(二)提高汉语的教育地位 9
1.提高中小学汉语的教育地位 9
2.提高大学的汉语教育地位 9
3.丰富学校课余汉语活动 9
(三)规范网络用语 10
(四)全社会应该重视国民汉语素养的提高 10
(五)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科技、网络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汉语也产生了一定的发展变化。如:人们普遍更重视英语,忽视对汉语的学习与提升,汉语能力普遍下降;许多人在说汉语时喜欢夹杂一些英文单词,看似时尚却削弱了传统汉语的美;大量的网络用语迎面扑来,在很大程度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度。
汉语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挑战,它和社会形态、人们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其本质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所以,本文着重从社会发展与国民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研究汉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其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力求更具社会意义。
一、20世纪汉语所经历的两次挑战
(一)“五四运动”时期,汉语几乎被废止使用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政府腐败无能,一妥协,中国社会已面临严重危机。1919年1月,巴黎和会失败,由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延续了“新文化运动”精神内涵,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呼吁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猛烈猛击封建文化,提倡新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的改革则是重中之重。
当时包括陈独秀在内的一些文化界人士纷纷呼吁废弃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他们认为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糟粕,理应废弃。然而有一些激进派甚至希望废除汉字,钱玄同认为“汉字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鲁迅认为“汉字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瞿秋白甚至抨击道:“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从这些著名的文化人这么激烈的态度来看,汉语在当时的确为不少人深恶痛绝,这的确是汉语所面临的一场严重危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其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在今天仍有很大的意义。然而“五四运动”产生了一股错误的思潮,即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忽视其精华部分。所幸废弃汉字之举未能得到强有力的行政支撑,汉语才得以保留至今。
(二)大跃进”时期,汉语的美感和意义被严重破坏
八大会议之后,中央领导普遍认为当下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势头正足,经济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会后,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大跃进”运动。伴随而来的是激昂的口号,如:“三年赶英,五年超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等。其提供夸张的语气与数字的氛围也为汉语带来了又一轮冲击。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9632.html